第23章 江湾初秋的青少年钓鱼夏令营与文化深耕(3 / 4)

加入书签

她高兴地举起钓组,向周围的小伙伴展示,脸上满是成就感。

与此同时,“小钓手组” 开始了 “铅坠重量实验”。老张给每个学员发了三种重量的铅坠 ——1 克、2 克、3 克,让他们分别挂在钓组上,观察浮漂的反应。12 岁的男孩小宇挂好 1 克铅坠,把钓组放进水里,浮漂露出了四目;换成 2 克铅坠,浮漂露出了三目;换成 3 克铅坠,浮漂只露出了两目。“我发现了!铅坠越重,浮漂露出的目数越少!” 小宇兴奋地喊道,赶紧把实验结果记在观察手册上。

其他学员也纷纷发现了这个规律,有的还延伸出了新问题:“张爷爷,铅坠重一点,钩饵沉得更快,是不是更容易钓深水区的鱼?”“小满哥哥,浮漂露出的目数少,是不是灵敏度更低啊?”

老张和小满耐心地一一解答,引导学员们自主思考,让教学变成了一场有趣的探索之旅。

中午十二点,上午的教学环节结束。学员们在芦苇浅滩旁的凉亭里吃午饭,王奶奶带来的绿豆粥很受欢迎,王师傅做的 “花生酱玉米饵料” 也成了孩子们的 “零食”,有的孩子甚至偷偷捏了一点饵料,说要下午钓上鱼来 “检验” 饵料效果。

下午两点,夏令营进入 “生态观察” 环节。王奶奶带着学员们走进芦苇丛,教他们认识江湾的植物:“这是芦苇,它的茎可以用来编篮子;这是香蒲,它的穗子像蜡烛,叫‘蒲棒’;这是浮萍,它的根很轻,漂在水面上,是小鱼的藏身之处……”

孩子们拿着观察手册,认真地记录着,有的还用手机拍下植物的照片,有的则用画笔简单勾勒植物的样子。十岁的男孩浩浩看到一只白鹭落在芦苇丛旁,赶紧举起望远镜:“王奶奶,您看!白鹭!它在找鱼吃!”

王奶奶笑着点头:“对,白鹭是江湾的‘捕鱼高手’,它的嘴又长又尖,能很快抓住水里的小鱼。咱们观察的时候别出声,不然会惊到它。”

孩子们屏住呼吸,静静地看着白鹭捕鱼 —— 白鹭站在浅滩上,眼睛紧紧盯着水面,突然猛地将嘴伸进水里,叼起一条小鱼,然后仰起头,一口吞了下去。“太厉害了!” 孩子们小声欢呼,赶紧把这一幕记在观察手册上。

生态观察结束后,学员们回到钓技教学区,开始实战练习。“小鱼苗组” 在李师傅的指导下,在浅滩练习抛竿和调漂;“小钓手组” 则在老张和小满的带领下,尝试在深水区钓鲤鱼,用的正是王师傅做的 “花生酱玉米饵料”。

小宇挂好饵料,按照老张教的方法,轻轻抛竿,钩饵准确地落在深水区的窝点里。他握着钓竿,眼睛紧紧盯着浮漂,手指轻轻搭在竿柄上。没过多久,浮漂突然轻轻动了一下,然后猛地往下沉了两目。“有鱼!” 小宇兴奋地喊道,双手紧紧握着钓竿,在老张的帮助下,慢慢往上提 —— 一条三斤多的鲤鱼被钓了上来,银灰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光,尾巴还在轻轻摆动。

“我钓上鲤鱼了!我钓上鲤鱼了!” 小宇高兴得跳起来,举着钓竿向周围的人展示,引得其他学员纷纷围过来看,眼里满是羡慕。

小满赶紧跑过去,给小宇递了一张 “钓鱼小能手” 奖状:“小宇真棒!第一次钓鲤鱼就这么厉害,继续加油哦!”

小宇接过奖状,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让老师把鱼放进水桶里,继续下钩。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学员们陆续有了收获。“小鱼苗组” 的朵朵钓上了一条二两多的鲫鱼,是 “小鱼苗组” 的第一个渔获;“小钓手组” 的浩浩钓上了一条一斤多的草鱼,虽然不大,却也让他兴奋了好久;其他学员也或多或少有收获,有的钓上了白条鱼,有的钓上了小鲫鱼,每个孩子的水桶里都渐渐有了收获。

傍晚六点,一天的夏令营活动结束。学员们拿着观察手册和渔获,依依不舍地跟老师和钓友们道别。有的孩子说明天要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