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6)

加入书签

七条:工先学,学先问。

问拍,不问钱。

第八条:半日给汤,半夜给盐。

盐后可言快。

他落笔停住,回头看郭嘉。

郭嘉点了一下。

他才在角落写下第九条:赈先名,名后银。

第十条空着。

空不是忘,是留给明日的“市”

……

第三日的“回流账”

,荀彧在“回”

的旁边添了一个小字:稳。

净返之比九比一。

摇字仍有,少了一半。

赎回的数字变细。

流水仍大,回流更顺。

盐缸的水白了一层,姜汤的香淡了一些。

人的眼,亮了一点。

“第一个锦囊:以工代赈”

,在许县的每日鼓声里打开,又在盐与灯之间落地。

快的人还会来,快的话还会说。

桥上的“正逆之界”

字不热,却重。

重得把影压薄了一层。

薄到什么地步,薄到一个抱孩子的女人在工棚里拣石时,会把孩子的小手放在“安印”

的边上,让他摸一摸那一点轻微的涩。

孩子笑了一声,很轻。

那一声落在鼓拍里。

鼓拍没乱。

风也没乱。

帅帐里,锦囊又添了一只。

封未启。

封签收笔短。

郭嘉把它压在“许都营造图”

的角上。

他不急。

他在等第三日的“市”

,在等第五日的“学”

,在等第七日的“法”

他把咳意按住,把灯挪半寸,把影再挪一尺。

外头雨过。

云未散。

庙桥心两字在洗过的天光下更显其“稳”

“以工代赈”

的一日,像把柴。

柴未大,火已温。

火温的时候,人心不跳,人就肯坐下来。

坐下来,名就写在纸上。

纸上有金线,有盐星,有短收笔的小尾钉。

钱的脸,便一点点地清起来。

——第一个锦囊,落在“人”

上。

下一只,会落在“市”

而此刻,夯杵声与鼓拍声继续在城内外互答。

每一拍,都在告诉人:慢,是路。

稳,是名。

回,是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