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解构 高度 高度的诗学意蕴与方言美学赏析(6 / 8)
/p>
的咏叹,都像是一次情感的积累,从第一次的平静叙述,到第二次的疑问,再到第三次的肯定,第四次的追问,第五次的释然,情感不断递进,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张力;三是突出诗歌的核心意象,“高度”
作为诗歌的核心意象,通过反复咏叹,深深印在读者的脑海中,让读者始终围绕“高度”
这一概念进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蕴。
这种反复咏叹的句式,并非树科的独创,而是对中国古典诗歌“重章叠句”
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诗经》,大量运用“重章叠句”
的句式,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通过句式的反复,营造出朦胧的意境与悠长的情感。
树科的《高度》虽然没有《诗经》那样的“重章”
,但“叠句”
的运用却与之有着相似的效果——通过“高度!
高度!
高度!”
的反复,让诗歌的意境不断深化,情感不断升华,形成了“一唱三叹”
的艺术效果。
这种“一唱三叹”
的效果,让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悠长,也让读者在反复的咏叹中,逐渐沉浸到诗歌的意境中,感受到“高度”
这一概念的丰富内涵。
其次,诗歌的韵律安排也极具匠心。
虽然《高度》是一自由诗,没有严格的押韵规则,但在粤语的语音系统中,诗歌却形成了独特的“内在韵律”
。
这种“内在韵律”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尾“度”
字的重复出现,“天度”
“距离度”
“珠峰度”
“心度”
中的“度”
字,在粤语中音均为“dou”
,形成了贯穿全诗的“尾韵”
,让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二是句子内部的“声调韵律”
,粤语的九个声调让句子的语音高低起伏,形成了自然的韵律感。
如“高度喺天度”
一句,“高”
(gou,高平调)、“度”
(dou,低平调)、“喺”
(hai,中平调)、“天”
(t,高平调),声调的高低变化形成了如同音乐旋律般的节奏,让句子读来富有音乐美。
此外,诗歌的句式长短变化也为其节奏韵律增添了丰富性。
《高度》一诗的句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度!
高度!
高度!”
的短句,另一类是“高度喺天度”
“高度距离度”
等稍长的句子。
短句简洁有力,能够形成密集的情感冲击;长句则相对舒缓,能够更好地传递诗歌的意蕴。
这种长短句的交替使用,让诗歌的节奏张弛有度,避免了单调乏味。
如诗歌的开头,以三个“高度!”
的短句开篇,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紧接着以“高度喺天度”
的长句进行阐述,让节奏逐渐平缓,为后续的情感递进做好铺垫。
这种句式的长短变化,与诗歌的情感变化相呼应,让诗歌的节奏韵律与情感表达完美融合。
五、当代价值:方言诗歌的传承与创新及对精神追求的引导
在当代诗坛,随着全球化与标准化语言的普及,方言诗歌的创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读者群体的局限、文化传承的断层等。
但树科的《高度》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方言诗歌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