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龙韵粤声里的民族魂(5 / 6)

加入书签

的创作者,通过诗歌传承文化,通过文化凝聚精神,这正是《龙人》所蕴含的文化传承理念。

最后一句“好好好!

嘟喺龙心度……”

以简洁而有力的感叹,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

“好好好”

是粤语中常用的赞叹语,连续三个“好”

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龙人”

身份的认同与自豪,也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赞美。

“嘟喺龙心度”

中的“嘟”

是粤语中“都”

的口语化表达,“龙心”

则是“龙人”

的内心世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美好的事物、所有优秀的精神,都凝聚在“龙人”

的心中,都沉淀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里。

这种表述,既是对前文所阐述的“龙人”

身份认同、精神追求、文化传承的总结,也是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期许:只要“龙心”

不散,中华民族的精神就不会消亡,中华民族的文化就会永远传承下去。

四、方言诗的诗学价值:《龙人》的范式意义

《龙人》作为一优秀的粤语诗,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意蕴,更在方言诗的创作与展中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

它证明了方言诗不仅可以展现地域文化特色,还可以承载宏大的民族主题;不仅可以贴近日常生活,还可以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以往的方言诗创作中,部分作品往往局限于对地域风物、民俗风情的描绘,主题相对狭窄,格局相对较小。

而《龙人》则突破了这种局限,以粤语为载体,将“龙”

这一宏大的民族文化符号作为核心意象,将个体的身份认同与民族的精神传承紧密结合,展现出广阔的文化视野与宏大的精神格局。

这种创作实践,为方言诗的主题拓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方言不仅是描绘地域生活的工具,更是传承民族文化、表达民族精神的载体。

通过方言与民族文化符号的结合,可以让方言诗在展现地域特色的同时,具备更广泛的文化共鸣与更深刻的精神内涵。

在语言表达上,《龙人》既充分挥了粤语的独特优势,又巧妙地融入了古典文化元素,实现了方言口语与古典典籍的完美融合。

粤语中的“嘅”

“睇”

“谂”

“喺”

“屋企”

“村度”

等词汇,让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与地域特色;而“飞龙在天”

“炎黄厚土”

等典故与文化符号,则让诗歌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种语言上的融合,避免了方言诗因过度口语化而显得浅白,也避免了古典诗歌因过度典雅而显得晦涩,形成了一种“雅俗共赏”

的语言风格。

这种风格,既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又传承了中国诗歌“雅俗交融”

的优良传统,为方言诗的语言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在情感表达上,《龙人》实现了个体情感与民族情感的统一。

诗歌从“睇龙谂龙成龙”

的个体认知过程,到“飞龙喺天,一日四海”

的个体理想追求,再到“五洋屋企,村度漫步”

的个体情感体验,始终以个体的视角展开叙事;但在这些个体情感的背后,却蕴含着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对民族未来的期许等宏大的民族情感。

这种个体情感与民族情感的统一,让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可感,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读者在感受诗人个体情感的同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身份认同与民族情感,从而实现情感的升华。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