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解码生命的诗意密码(2 / 5)
“我”
的生命之中,成为“我”
存在的一部分。
这种表达,比用普通话“他们不是别人,他们就是在我们之中”
更具情感张力,因为粤语中的“我哋”
“佢哋”
自带一种群体归属感,能够更直接地唤起读者对家族共同体的认同。
此外,粤语的语音韵律也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音乐性。
粤语有九个声调,比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更为丰富,这使得诗歌在朗读时,节奏变化更为多样。
“我睇到龙卷风嗰样嘅双螺旋我睇到转转,转转向上……”
,“睇到”
(看到)、“嗰样”
(那样)、“转转”
(旋转),这些词汇的声调起伏,模拟出双螺旋结构旋转上升的动态感。
“转转”
的重复使用,不仅在语义上强化了双螺旋的旋转特征,在语音上也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韵律,如同dna复制时的节律,让诗歌的语言节奏与所描绘的科学现象达成了奇妙的共振。
这种语音与语义的和谐统一,正是方言诗歌特有的魅力所在,它让读者在听觉的享受中,更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传递的意象。
二、意象建构的双重维度:科学具象与人文象征的融合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诗人通过对意象的选择与组合,将抽象的情感与思想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dna嘅意象》在“dna”
这一核心意象的建构上,呈现出科学具象与人文象征相融合的双重维度,既准确把握了dna的科学属性,又赋予其丰富的人文内涵。
从科学具象的维度来看,诗人对dna的描绘精准而生动。
“数据,代码,篇章蓝图,卷本,书山……”
,这一组意象群,从不同角度揭示了dna的科学本质。
“数据”
“代码”
点明了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属性,它就像计算机中的代码一样,储存着生命育、生长、繁衍的全部指令;“篇章”
“蓝图”
则将dna比作构建生命的设计图,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诞生,都是按照这张“蓝图”
精心打造的;“卷本”
“书山”
则进一步拓展了dna的时空维度,它不仅仅是单个生命的“蓝图”
,更是整个物种漫长进化过程中积累的“卷本”
与“书山”
,承载着物种的历史与未来。
诗人用这些人们熟悉的事物来比喻dna,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降低了读者理解的门槛,同时也展现了科学本身的美感。
而从人文象征的维度来看,诗人通过对亲属关系的追溯,将dna转化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命纽带。
“老窦老母嘅老窦老母老爷老嫲姊公姊婆嘅老佢哋……”
,这一连串的亲属称谓,构成了一条纵向的生命传承链条。
从“我”
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再到更早的先辈,他们的生命信息通过dna传递到“我”
的身上,“我”
既是这条链条的延续者,也是先辈们生命的见证者。
“佢哋唔系人哋佢哋噈系喺我哋……”
,这句话彻底打破了时空的隔阂,将逝去的先辈与当下的“我”
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传统的人文观念中,家族的传承往往通过血缘、伦理来维系,而诗人则用现代科学的“dna”
概念,为这种传承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让传统的家族观念与现代科学认知达成了和谐统一。
更值得称道的是,诗人将科学具象与人文象征完美地融合在“双螺旋”
这一核心意象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