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方言诗学的太极图谱(2 / 2)

加入书签

汉学家蒲立本在《古汉语语法纲要》中现,粤语量词系统保存着汉代"

枚个"

未分的原始状态。

"

一啲啲"

(jat1di1di1)的齿音颤动,既是对《庄子·天下》"

一尺之棰"

的遥远呼应,也暗合海德格尔"

此在"

(dase)的时间性分析。

四、文化密码:岭南诗学的太极演绎

末句"

有冇一"

(jau5ou5jat1)的留白堪称神妙。

粤剧"

板腔"

理论中的"

一槌"

(jat1ceoi4)节奏,在此转化为《周易》"

参伍以变"

的占卜韵律。

诗人将陈献章"

静中养出端倪"

的心学工夫,注入到"

太阳月光"

的意象对位中,使张载"

一物两体"

的气论获得方言诗学的当代诠释。

这种表达策略令人想起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的"

粤俗好歌"

当"

风土人情"

(fung1tou2jan4g4)四个字以粤语吟唱时,平仄交替的声调天然构成洛书九宫图——阳平(风)-阴上(土)-阳平(人)-阴平(情),恰是《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

的声波显像。

【结语】树科的《一日》证明,方言诗学绝非地方主义的自我设限,而是接通文化基因的青铜甬道。

当"

代代"

(doi6doi6)的阳去声在口腔共鸣时,我们听见的不只是岭南先民的声方式,更是《文心雕龙》"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的历史回响。

在这微型的太极诗篇中,每个粤语词汇都成为运转不息的阴阳鱼,在声腔的方寸之间,演绎着"

天地人和"

的永恒之舞。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