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一日的诗学宇宙(1 / 2)

加入书签

《一日》的诗学宇宙

——论树科粤语诗中的时间辩证与存在探微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星图中,粤语诗歌犹如南天闪耀的孤星,既承载着古汉语的音韵遗存,又迸着方言书写的现代性锋芒。

树科先生的《一日》正是一颗这样的星辰——全诗仅五节二十四字,却在粤语特有的音韵节奏间,构筑起一个融汇易学哲思与生存实感的诗学宇宙。

这表於《诗国行》的作品,恰似一柄以岭南青瓷烧制的量子钥匙,在「点喺」(怎样是)的叩问中,开启了对时间本体论的诗性解构。

一、音韵考古学:粤语音节中的时间晶体

诗题「一日」在粤语读音中暗藏玄机:「jat1jat6」的阴入与阳入声交替,构成语音上的太极回圈。

节「点喺」的疑问句式,实则延续了屈原《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的宇宙诘问传统。

但树科将哲学命题下沉至市井口语,通过「啲啲」「时时」的叠词运用,在音韵层面模拟出时间的微分状态。

这种语言策略令人想起海德格尔对存在与时间的现象学描述:「时间性使生存论建构成为可能」,而粤语的九声六调系统,恰为呈现时间的立体维度提供了绝佳载体。

诗人刻意选用「代代」而非书面语「世代」,在音效上形成由细微(啲啲)至绵长(代代)的声波扩散。

这种通过音韵构造时间晶体的技法,与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时—影像」理论形成对话:当「jat1」的短促爆破音过渡到「doi6」的沉稳去声,物理时间的线性流动被方言音韵重新编码,呈现出类似电影蒙太奇的共时性结构。

我们可在明末岭南学者陈白沙的「自然之乐」学说中找到渊源:「天地间一气而已,屈信相感,其变无穷」,树科正是以粤语音节为载体,实现了古典气论与现代物理学的时间对话。

二、易象转译:八卦图式中的诗性辩证

第二节的「太极八卦」并非简单的易学符号挪用,而是通过诗歌的空间编排实现卦象转译。

当「天地人和」以并置结构出现时,实际构成了《周易·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的现代诗演绎。

但树科的革命性在於将哲学概念重新植入方言土壤——粤语中的「和」读作「91o4」,与「禾」同音,这使儒家理想中的「和」范畴获得了岭南稻作文明的具体质感。

更精妙的是第三节的阴阳辩证。

诗人用「水火不容」的成语制造期待视野,却在问号转折後引出「相克相生」的深层真相。

这种修辞策略暗合黑格尔「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但将其落实於「风土人情」的生活现场。

值得注意是「月光」一词的运用:有别於普通话的「月亮」,粤语保留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何处春江无月明」的古典意象,又因「光」字的开口音特性,在听觉上营造出月色倾泻的空间感。

这种语言自带的通感效应,使易学的抽象阴阳获得了可触可感的质地。

三、达尔文主义的岭南解构:心学视阈下的物竞天择

第四节的对话性书写堪称神来之笔。

「咪笑」(别笑)以口语化指令打破抒情氛围,将诗歌引入社会批判维度。

对「物竞天择」的戏谑式引用,实则是对进化论单一叙事的祛魅。

诗人通过「话噈话」(说这说那)的叠用,揭露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话语暴力,而「查实」(其实)一词的转折,则引向王阳明心学式的内省:「噈系喺心度有冇一」(就是在心里有没有一)。

这个悬置的「一」构成全诗的诗眼。

它既指代《道德经》「道生一」的本体,也暗合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的心性论。

树科在此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哲学嫁接:将西方进化论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