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语言的褶皱与存在的维度(2 / 2)
以企及的声韵褶皱,使物理维度与声学维度在诗中达成奇妙统一。
【岭南智性的现代呈现】
诗歌体现的怀疑精神与实用理性的结合,正是岭南文化"
得闲饮茶"
的智慧写照。
从"
n维"
的玄思到"
散步"
的实践,这种思维路径令人想起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的六祖"
佛法在世间"
的禅机,也遥应梁启"
淬厉其所本有"
的新民说。
诗人用"
嘟话"
这样的粤语虚词消解宏大叙事的方式,与昆德拉所说的"
小说的智慧"
异曲同工,但在"
唔知嘅存在"
的坦然承认中,又带着珠三角"
饮头啖汤"
的探索勇气。
这种既扎根方言又越地域的创作,恰如阮籍《乐论》所言"
歌谣者,非陈诗之理,皆当为之哀乐也"
。
【方言写作的哲学意义】
《真嘅假嘅》的启示性在于:当普通话写作日益趋同的今天,方言如同生物学上的基因库,为现代诗保存着珍贵的表达可能性。
诗中"
话喺讲话同埋"
等粤语关联词的使用,构建出不同于主谓宾结构的思维路径,这种语言差异恰似莱布尼兹"
可能世界"
理论的多宇宙构想。
正如巴赫金所言"
单一语言是意识形态的死亡"
,树科的创作证明方言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对抗思维扁平化的诗学武器。
在"
七八九十、十一维"
的童谣式计数中,在"
散步"
与"
行路"
的细微差别里,粤语如同普鲁斯特的玛德琳蛋糕,在词语的褶皱中保存着存在的多维记忆。
这看似短小的诗作,实则在声韵、语法、意象多个层面展开着维度探险。
当诗人用"
嘻嘻"
的轻松化解"
n维"
的沉重时,他不仅完成了从数学空间到生命空间的诗意转换,更用粤语特有的"
噈似"
(就像是)这样的模糊关联词,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开辟出第三空间——这恰是现代诗最珍贵的品质:在娱乐至死的时代保持哲思的深度,在标准化浪潮中守护语言的多样性。
正如诗末"
行过嘅路喺度散步"
所暗示的,所有探索终将回归生活本身,而方言诗歌的价值,正在于为人类精神提供更多元的栖居维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