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粤语诗心的赏析(1 / 2)
(粤语诗)《心?》的赏析
文袖子
在当代粤语诗歌的版图中,树科的《心?》以其独特的语言张力和哲学深度构筑了一座引人深思的迷宫。
这诗通过对"
心"
这一概念的多维度解构,完成了对传统认知体系的诗意颠覆。
当我们沿着诗人铺设的语言轨迹前行时,会现这短诗实则蕴含着东方哲学与后现代诗学的双重基因。
诗歌开篇即以生理学意义上的"
心"
为切入点展开辩证。
"
头脑有心,唔喺心哈心脏有心,嘟唔系心嚟?"
这两句形成精妙的悖论结构。
从解剖学角度看,大脑和心脏确实都不具备传统认知中的"
心灵"
功能,诗人通过粤语特有的语气词"
哈嚟?"
消解了概念的确定性。
这种处理令人想起庄子"
心斋"
之说,《人间世》有云:"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树科在此似乎与古典心学形成了跨时空对话。
第二节"
冚唪唥器官梗有心啦佢哋冚唪唥嘟唔系心啫……"
运用粤语俚语"
冚唪唥"
(全部)制造语义回环。
从修辞学角度看,这种重复否定构成德里达所谓的"
延异"
效果——当我们以为抓住"
心"
的实质时,它又滑向新的不确定性。
这种表达方式与禅宗"
说似一物即不中"
的机锋异曲同工,六祖慧能在《坛经》中强调的"
菩提本无树"
正是此类否定性思维的典范。
诗歌下半部分转向形而上的探讨。
"
心道相同,道心相通"
化用《周易》"
形而上者谓之道"
的命题,将具体器官升华为抽象哲理。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对"
道"
字的特殊处理:通过粤语音的韵律重复("
心心道道道道心心"
),既实现语音的复沓美,又完成意义的螺旋上升。
这种手法令人联想到海德格尔对"
道"
(tao)的阐释——存在本身的自我显现。
结尾"
德啊德啊,唔使褒扬嘅灵魂……"
突然引入道德维度。
叠词"
德啊德啊"
既模拟叹息声,又暗合《道德经》"
上德不德"
的paradox。
诗人用粤语特有的尾音拖长处理("
啊"
),创造出类似《诗经》重章叠句的抒情效果,最终将"
心"
的探讨提升至灵魂层面。
这种处理与王阳明"
心即理"
的命题形成互文,却又通过方言的在地性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从诗学传统看,树科延续了岭南"
木鱼书"
的口语化叙事策略。
但不同于传统说唱的线性叙事,他通过概念的解构与重组,创造出类似策兰语言诗的破碎美感。
诗中粤语特有的语气词(哈、嚟?、啫)不仅保留方言韵味,更成为消解权威话语的诗学装置。
这种语言策略与巴赫金"
众声喧哗"
理论不谋而合,在标准语与方言的张力间开辟出新的表达空间。
在文化地理学层面,这诗体现了"
岭南心学"
的现代转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