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相由心生的镜像辩证法(2 / 2)
电模电样"
这样的科技术语纳入粤语音韵系统,又展现出数字时代的语言自觉。
这种尝试可比拟庞德《地铁车站》的意象并置,只不过树科的诗行间流动的是光纤而非蒸汽。
在文化地理学层面,该诗诞生于京港高铁的特殊时空更具象征意义。
当"
湘省段"
的地理标识与粤语诗并置,某种文化共同体想象已然浮现。
这或许暗示着方言写作的新可能:在高流动的现代性中,地域性非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因差异性的碰撞获得新生。
《相由心生》最终揭示的,是媒介社会中主体性的困境与出路。
当电子镜像吞噬真实体验时,诗人用方言的抵抗性重构了"
品相"
的评判标准。
这种努力既延续了从屈原到闻一多的汉语诗学传统,又以粤语的独特韵律开拓了新的表达空间。
在文化工业无远弗届的今天,或许唯有如此扎根地域又越地域的写作,才能守护住"
心心"
不被异化的最后净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