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地域声韵中的边城图景(2 / 5)
能够瞬间进入“边城人”
的生活语境,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诗歌结尾的“呵呵呵,哈哈哈……”
,以纯粹的拟声词收尾,在粤语中,这种笑声的音更为爽朗开阔,既符合“生意红红火火”
的热闹场景,又以口语化的表达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典雅范式,展现出边城民众质朴、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种“以俗为雅”
的审美追求,与宋代杨万里“诚斋体”
的“口语入诗”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杨万里曾以“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的口语化诗句,打破了江西诗派的艰涩诗风;而树科则以粤语口语入诗,打破了当代诗歌过于追求“书面化”
“精英化”
的局限,让诗歌回归生活本真,这正是《边城》在方言诗学层面的重要价值——它证明了方言不仅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更是诗歌创作的重要资源,能够为诗歌注入新的生命力。
二、意象建构:自然与市井的双重图景及其象征意蕴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构成单位,也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载体。
《边城》虽篇幅短小,但通过“清水江”
“拉拉渡”
“鸡鸣三省”
“三唔管酒店”
等意象的精心选择与组合,构建出自然与市井交织的双重边城图景,并赋予这些意象丰富的象征意蕴,实现了“以象表意”
的审美效果。
诗歌的前半部分,以自然意象为主,描绘了边城宁静优美的自然风貌。
“清水江”
作为核心自然意象,既是地域的地理标识(湘省清水江为沅江支流,流经湘黔桂交界地带),又具有象征意义。
“清”
字不仅描绘了江水的清澈,更暗示了边城的纯净与质朴——在现代文明快展的今天,这样一条“清水江”
,象征着未被过度商业化侵蚀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是诗人对“诗意栖居”
的向往。
“拉拉渡”
作为依附于清水江的人文意象,进一步丰富了自然图景的内涵。
拉拉渡是西南地区江河上常见的渡运方式,无需船夫划桨,只需乘客拉动绳索便能实现渡运,这种原始而简便的交通方式,既体现了边城民众的智慧,又以“往返拉动”
的动作,象征着边城生活的循环往复与宁静安稳。
“你企喺嗰度我噈揿揿”
两句,以人物的细微动作融入自然图景中——“你”
与“我”
的互动,没有激烈的情感表达,只有“企”
(站立)与“揿揿”
(按动)的轻柔动作,这种“于无声处见真情”
的表达,让自然图景不再是单纯的风景描绘,而是充满了人文温度,仿佛清水江与拉拉渡不仅是自然的存在,更是边城人情感交流的见证者。
诗歌的后半部分,转向市井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边城热闹鲜活的生活气息。
“鸡鸣三省”
是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意象,它并非指具体的地理景观,而是湘黔桂交界地带的俗称——因该地区地处三省边界,清晨鸡鸣声可传至三省境内而得名。
这一意象的运用,不仅精准地定位了边城的地理位置,更赋予了诗歌广阔的地域视野——它暗示了边城并非封闭的角落,而是三省文化交流的节点,这种“边界性”
使得边城的文化具有多元融合的特质。
“一脚踩三船”
则是对“鸡鸣三省”
意象的生动化与具象化,“三船”
既可以指三省的渡船,也象征着三省的文化、经济往来,“一脚踩”
的动作充满了动态感与趣味性,既表现了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