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解构物质与精神的辩证诗学(2 / 5)

加入书签

言的误用,而是诗人的刻意为之——通过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嫁接,打破了两种话语体系的界限,让读者在熟悉的方言语境中,更易进入对陌生科学概念与哲学命题的思考。

此外,粤语的语音特质也为诗作增添了独特的韵律美。

粤语拥有九个声调,比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更为丰富,这种声调的变化使得诗句在朗读时具有更强的音乐性。

“唔喺咩?喺唔喺?系,唔喺喺,唔系……”

这一段,“唔喺”

(不是)与“喺”

(是)的交替出现,配合粤语声调的起伏,形成了如音乐般的节奏变化,仿佛是一场关于“存在”

的辩论,在声音的往复中,将思想的矛盾与张力具象化。

这种韵律美并非刻意追求的格律,而是方言本身的语音特质与诗歌思想内容自然融合的结果,体现了“形式即内容”

的现代诗学理念。

二、量子物理与哲学思辨的交融:存在本质的诗性追问

如果说粤语方言是《物质喺物质》的“形”

,那么对量子物理与哲学思辨的融合,则是这诗的“神”

诗人以微观物理世界为切入点,通过对“量子”

“电子”

“分子”

等粒子存在状态的追问,逐步深入到对人类自身存在、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哲学思考,展现出跨学科的知识视野与深刻的思想深度。

量子力学作为2o世纪最伟大的科学现之一,彻底改变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

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

(海森堡提出)认为,微观粒子的位置与动量无法同时被精确测量,粒子的存在状态具有随机性与概率性;而“波粒二象性”

则指出,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其存在形态取决于观测方式。

这些颠覆性的科学理论,不仅冲击了经典物理学的确定性思维,也对传统哲学中的“存在论”

产生了深远影响。

《物质喺物质》正是抓住了量子力学的这一思想内核,以诗歌的形式对物质的存在本质进行追问。

诗作开篇“量子,电子,分子你哋喺你哋你哋,噈喺你哋?”

,前一句“你哋喺你哋”

是对微观粒子存在的肯定,符合经典物理学对物质确定性的认知;而后一句“你哋,噈喺你哋?”

则以设问的方式,打破了这种确定性,引入了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思想。

诗人通过这种肯定与否定的交替,模拟了人类对物质世界认知的历史进程——从经典物理的确定性,到量子物理的不确定性,再到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反思与追问。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将思考的视角从微观粒子转向人类自身:“咁话,佢哋?我哋呢?我哋,仲喺你哋啊……”

“佢哋”

(他们)指代除“你哋”

(微观粒子)之外的其他物质存在,而“我哋”

(我们)则明确指向人类自身。

诗人在这里提出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哲学命题:如果微观粒子是“你哋”

,那么作为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人类,“我哋”

与“你哋”

之间是什么关系?“我哋,仲喺你哋啊……”

这句看似简单的判断,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从物质构成的角度来看,人类与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量子、电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因此“我哋”

(人类)在本质上也是“你哋”

(物质)的一部分。

这种思考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不谋而合,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原子在虚空中运动,形成了各种事物。

诗人以现代量子物理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