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解构物质与精神的辩证诗学(2 / 5)
言的误用,而是诗人的刻意为之——通过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嫁接,打破了两种话语体系的界限,让读者在熟悉的方言语境中,更易进入对陌生科学概念与哲学命题的思考。
此外,粤语的语音特质也为诗作增添了独特的韵律美。
粤语拥有九个声调,比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更为丰富,这种声调的变化使得诗句在朗读时具有更强的音乐性。
“唔喺咩?喺唔喺?系,唔喺喺,唔系……”
这一段,“唔喺”
(不是)与“喺”
(是)的交替出现,配合粤语声调的起伏,形成了如音乐般的节奏变化,仿佛是一场关于“存在”
的辩论,在声音的往复中,将思想的矛盾与张力具象化。
这种韵律美并非刻意追求的格律,而是方言本身的语音特质与诗歌思想内容自然融合的结果,体现了“形式即内容”
的现代诗学理念。
二、量子物理与哲学思辨的交融:存在本质的诗性追问
如果说粤语方言是《物质喺物质》的“形”
,那么对量子物理与哲学思辨的融合,则是这诗的“神”
。
诗人以微观物理世界为切入点,通过对“量子”
“电子”
“分子”
等粒子存在状态的追问,逐步深入到对人类自身存在、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哲学思考,展现出跨学科的知识视野与深刻的思想深度。
量子力学作为2o世纪最伟大的科学现之一,彻底改变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
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
(海森堡提出)认为,微观粒子的位置与动量无法同时被精确测量,粒子的存在状态具有随机性与概率性;而“波粒二象性”
则指出,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其存在形态取决于观测方式。
这些颠覆性的科学理论,不仅冲击了经典物理学的确定性思维,也对传统哲学中的“存在论”
产生了深远影响。
《物质喺物质》正是抓住了量子力学的这一思想内核,以诗歌的形式对物质的存在本质进行追问。
诗作开篇“量子,电子,分子你哋喺你哋你哋,噈喺你哋?”
,前一句“你哋喺你哋”
是对微观粒子存在的肯定,符合经典物理学对物质确定性的认知;而后一句“你哋,噈喺你哋?”
则以设问的方式,打破了这种确定性,引入了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思想。
诗人通过这种肯定与否定的交替,模拟了人类对物质世界认知的历史进程——从经典物理的确定性,到量子物理的不确定性,再到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反思与追问。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将思考的视角从微观粒子转向人类自身:“咁话,佢哋?我哋呢?我哋,仲喺你哋啊……”
“佢哋”
(他们)指代除“你哋”
(微观粒子)之外的其他物质存在,而“我哋”
(我们)则明确指向人类自身。
诗人在这里提出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哲学命题:如果微观粒子是“你哋”
,那么作为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人类,“我哋”
与“你哋”
之间是什么关系?“我哋,仲喺你哋啊……”
这句看似简单的判断,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从物质构成的角度来看,人类与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量子、电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因此“我哋”
(人类)在本质上也是“你哋”
(物质)的一部分。
这种思考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不谋而合,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原子在虚空中运动,形成了各种事物。
诗人以现代量子物理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