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信息的诗学 论粤语诗歌中的物质性与宇宙意识(2 / 3)
置,产生了奇特的陌生化效果。
这种处理既消解了科学概念的严肃性,又赋予其诗意的活力,暗示着微观世界的运动本身就具有某种游戏性质。
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警告现代人不要将世界单纯视为"
持存物"
,而树科的诗句似乎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当我们以诗性而非纯粹工具性的态度看待科学概念时,或许能重新建立与物质世界的亲密关系。
"
细胞啫,你我佢齐齐啦……"
中的"
啫"
和"
齐齐啦"
同样体现了这种诗性转化,将生物学事实转化为充满温情的生命共同体意象。
诗歌第二节的"
话知喺一沙尘仲讲噈一地方"
包含深刻的宇宙意识。
"
一沙尘"
显然化用了英国诗人布莱克"
一沙一世界"
的意象,但通过粤语的重新表述,获得了新的文化语境。
在佛教思想中,"
尘"
既指微小的物质颗粒,也比喻世俗烦恼;而"
地方"
则暗示着特定的空间局限性。
诗人似乎在说:当我们谈论信息时,既是在谈论宇宙中最微小的存在("
一沙尘"
),也是在谈论最广阔的地域空间("
一地方"
)。
这种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的宇宙观形成呼应,显示出诗人试图在信息主题中整合东西方思想资源。
"
郁嘅,静嘅,冚唪唥嘅"
一句中,"
冚唪唥"
是典型的粤语词汇,意为"
全部、所有"
。
这个方言词的选择不仅强化了诗歌的地方特色,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涵盖性的姿态统合了运动("
郁嘅"
)与静止("
静嘅"
)这对哲学范畴。
在信息宇宙中,运动与静止不再是二元对立的状态,而是可以被"
冚唪唥"
包容的整体。
这种思维方式接近怀特海过程哲学的观点——现实不是由静态物质构成,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或过程组成。
信息正是这些过程之间建立联系的媒介。
诗歌以"
原始嘅旧时嘅今日第日信息……"
作结,通过时间维度的拓展,将信息的讨论从当下延伸至远古与未来。
"
第日"
在粤语中意为"
将来"
,这个表述赋予信息一种越当下时刻的历史纵深感。
诗人似乎在暗示,信息不仅是现代技术社会的产物,而是自宇宙诞生之初就存在的基本属性。
这种观点与当代信息物理学中"
宇宙是信息构成的"
这一前沿假说不谋而合。
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的"
它来自比特"
(itfrobit)学说认为,物质世界的本质可能是信息,树科的诗歌以诗性直觉触及了这一深刻思想。
从文化诗学的角度看,《信息》体现了粤语文化面对全球化的独特回应。
诗中既有"
夸克"
、"
量子"
这样的全球性科学概念,又有"
冚唪唥"
、"
第日"
等地方性表达,形成了一种文化杂糅的文本空间。
香港文化研究者也斯曾指出,粤语文学常常表现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