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语言的倒置与权力的消解(2 / 3)

加入书签

,前者是被动接受,后者是主动拒绝,而连接这两极的,是粤语文化中特有的务实与不恭精神。

"

老板"

、"

阔佬"

、"

官爷"

这三个称谓本身就带有粤语文化的戏谑色彩,不同于标准汉语中"

领导"

、"

富豪"

、"

官员"

的正式称谓,它们通过语言上的降格,实现了对权力象征的去魅化。

诗人使用的"

炒咗佢"

(炒掉他)、"

咪借"

(别借)、"

唔识"

(不懂)等短促有力的粤语表达,创造了一种语言上的直接行动。

这种表达方式与标准汉语中委婉曲折的拒绝方式形成鲜明对比,正如阿多诺所言"

艺术的社会性主要在于它反对社会的立场"

,粤语诗歌正是通过坚持方言的表达方式,保持了对主流社会话语的批判距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唔使办法,冇套路嘅"

这一表述,它既是对权力游戏规则的拒绝,也是对诗歌创作本身的隐喻——真正的诗不应遵循既定"

套路"

,而应如粤语本身一样,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性。

诗歌的最后一节将批判提升至存在论层面:"

仲有冇心水?嘟要乜心术?仲有一招半式:心度冇世,世界消失……"

这里的"

心水"

(粤语指"

心意"

或"

想法"

)与"

心术"

形成对比,前者代表个体真实的感受,后者则暗示心机与算计。

诗人通过这两个粤语特有词汇的对比,质询了现代人内心的真实状态——在充满"

心术"

的世界里,"

心水"

是否还有存在的空间?

而最具哲学深度的莫过于结尾两句:"

心度冇世,世界消失……"

这简短的诗句包含了深刻的唯心论思想,令人想起王阳明的"

心外无物"

或贝克莱的"

存在即被感知"

但诗人通过粤语的独特表达方式,赋予了这一哲学命题新的内涵。

"

心度"

(心里)与"

世界"

的关系被倒置——不是世界决定心的内容,而是心的状态决定世界的存在与否。

这种表达方式既承接了中国传统的心性之学,又通过粤语的简洁直白,去除了传统哲学话语的晦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省略号的使用,它暗示着这种"

世界消失"

的状态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开放的、不可言说的境界,这与禅宗"

说似一物即不中"

的表述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从整体结构来看,《谂谂计仔》遵循着"

知识批判—社会批判—存在批判"

的递进逻辑,而粤语作为表达媒介,在每个层面都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知识批判层面,粤语语序的灵活性解构了西方学科体系的固化思维;在社会批判层面,粤语的直白与戏谑消解了权力话语的严肃性;在存在批判层面,粤语特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为传统哲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表述可能。

这种全方位的批判不是偶然的,它根植于粤语文化本身的反抗传统——作为长期处于中原文化边缘的方言,粤语在保持自身特质的过程中,自然展出了一套抵抗中心话语的策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