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方言抵抗和诗意的栖居(2 / 2)

加入书签

巧妙运用粤语双关:"

心度"

既是"

心中"

的方言表述,又可解作"

心理尺度"

;"

相"

既指照片影像,亦含佛教"

诸法无相"

的哲学维度。

这种语义增殖使诗句成为透视现代心灵困境的三棱镜——当真实体验被景观化存档,内心与世界的关系便退化为单向度的观看。

五、方言诗歌的当代性价值

《生态园》的创作实践印证了方言的诗学可能性。

粤语保留的古汉语词汇(如"

谂"

《说文》"

深谏也"

)、独特语法结构(副词后置)、声调系统等,均为现代汉语诗歌提供了新的韵律资源和表达路径。

这诗通过方言的"

边缘性"

成功实现了对中心化书写模式的突围,正如巴赫金所言"

方言携带着民间文化的狂欢节基因"

,在"

农庄-景点"

的官方叙事外开辟了草根视角的叙事通道。

结语:这短诗犹如一个精密的文学黑洞,在方言的外壳下压缩着文化记忆、空间政治、现代性批判的多重维度。

它证明地域性写作不仅能抵达普遍性人类命题,更可能因其语言的特殊肌理而获得更强的哲学穿透力。

在全球化同质化浪潮中,这样的方言诗歌恰如诗中所喻——既是挽歌,也是抵抗的宣言,更是重建诗意栖居的可能路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