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从生态园看粤语诗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1 / 3)

加入书签

《生态园》(粤语诗)

文树科

农庄,景点,风光

重建老屋嘅四合院……

几似有模有样

唔喺心度嘅相……

我哋嘟谂返唔转头

噈喺走过咗嗰维……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o2563o粤北韶城铁姑娘生态园

从《生态园》看粤语诗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格局中,粤语诗以其独特的语言风貌和地域文化底蕴,展现出别样的魅力。

树科的《生态园》这粤语诗,宛如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粤语诗的独特世界,领略其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深刻意义。

一、粤语诗的展脉络简述

粤语诗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从早期的民歌形式开始,粤语就以其独特的音、丰富的语汇和生动的表达方式,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展过程中,经历了民歌、新民歌(粤讴)、旧体方言诗、自由体方言诗等多个阶段的演变。

例如,《越人歌》作为中国第一译诗,是楚语译出的南粤民歌,证明了当时南粤民歌的存在,也为粤语诗的展埋下了种子。

西汉时期南海人张买“鼓棹为越讴”

的记载,更是南粤方言民歌“粤讴”

最早载入史册的源头。

到了清代中叶嘉庆年间,冯询和招子庸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改造和展了粤讴,使其成为有韵而不限格律的新民歌,招子庸的《粤讴》共121,在坊间广为传诵。

清末民初,粤语诗在内容上从早期的男女情爱,展到针砭时弊、爱国救国等更广阔的领域,众多文人加入创作行列,如廖恩焘的《新粤讴解心》把粤讴创作推到新高峰,梁启称其“芳馨悱恻,有离骚之意”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粤语诗盛极一时,与国语讽刺诗齐头并进,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生态园》的文本解读

(一)语言特色

《生态园》一开篇“农庄,景点,风光”

,简洁明快地勾勒出生态园的大致轮廓,用词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这正是粤语诗贴近民众、源于生活的体现。

“重建老屋嘅四合院……”

一句中的“嘅”

字,是粤语中特有的助词,相当于普通话的“的”

,这个字的使用瞬间让诗歌带上浓郁的粤语地域色彩,读来亲切自然。

这种对粤语日常用语的直接运用,使诗歌更具口语化特点,仿佛诗人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着他对生态园的感受。

诗中“几似有模有样”

,“几似”

这种表述在粤语中较为常见,生动地传达出一种似像非像、难以确切形容的微妙感觉。

“唔喺心度嘅相……”

里的“唔”

表示否定,即“不”

的意思,“心度”

在粤语里是“心里”

的含义。

这些粤语词汇的组合,不仅在语义上精准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生态园景象的一种模糊且难以捉摸的印象,而且从音韵上,粤语独特的声调起伏让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与普通话诗歌相比,其韵律的独特性更为凸显,例如粤语的九声六调,使诗歌在平仄安排上有了更多变化的可能性,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音乐美。

(二)意象运用

诗中的“农庄”

“景点”

“风光”

“老屋嘅四合院”

等意象,构建起一个充满乡土气息与现代旅游元素融合的生态园场景。

“农庄”

让人联想到质朴的乡村生活、肥沃的土地和辛勤劳作的农民,它是自然与人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