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岭南诗韵中的时空褶皱与生命叩问(4 / 4)

加入书签

危机等主题,又具有越地域的普世意义。

这种"

地方性中的普世性"

,恰是优秀诗歌的共同特征。

当我们将《第五季度》置于中国现代诗歌展脉络中观察,可以现其与穆旦《冬》等经典作品存在精神呼应。

穆旦在战争年代通过"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

的诗句,表达知识分子的精神坚守;树科则在气候危机时代,以"

年年多咗几多季"

的诘问,出生态预警。

两代诗人虽然面对不同的历史语境,却共同展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

结语:在气候与心灵的交界处

《第五季度》以其独特的诗学建构,在岭南诗坛刻下新的坐标。

树科通过方言写作、意象创新、时空重构等艺术手段,将气候异常升华为存在困境的隐喻,使诗歌成为观察现代性危机的棱镜。

当我们在2o25年的韶关沙湖畔重读这诗时,不仅感受到粤语声韵的独特魅力,更触摸到一个时代的精神脉动——在气候剧变与心灵困境的双重挤压下,诗歌依然保持着其作为"

人类精神最后避难所"

的尊严与力量。

这种力量,正是中国诗歌传统"

诗言志"

精神的现代传承,也是岭南文化"

敢为人先"

品格的诗意表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