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湿季的诗学(3 / 3)

加入书签

进加漩涡的时代,诗歌提醒我们关注那些无法被标准化时间容纳的生命体验,那些"

多出来的季节"

或许正是被主流时间叙事排除的边缘时刻。

从文学传统看,《第五季度》延续了中国诗歌"

感时忧世"

的精神脉络,但又赋予其全新的表现形式。

杜甫"

感时花溅泪"

的家国情怀在这里转化为对气候异常的忧虑;李商隐"

东风无力百花残"

的季节感慨在此演变为对存在境遇的思考。

树科通过粤语诗歌这一形式,既扎根于岭南地域经验,又越了地域限制,触及了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

《第五季度》最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在传统时间秩序日趋瓦解的今天,我们如何重新定义自己与时间、与气候、与存在的关系?诗歌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通过创造"

第五季度"

这一诗学范畴,它为我们开辟了思考的空间。

在这个意义上,树科的创作不仅是一次方言诗歌的成功实践,更是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一次深刻勘测。

当读者跟随诗人的语言穿越"

雾中"

、"

洪灾"

和"

汗蒸"

,最终抵达的是对自身存在境遇的清醒认知——我们都在经历属于自己的"

第五季度"

,那些无法被既定范畴容纳的生命体验,恰恰构成了最真实的生活质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