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论方言诗学的现代性重构(1 / 2)

加入书签

论方言诗学的现代性重构

——粤语诗《诗喺一种标尺》的文化诗学解析

文诗学观察者

引言:语言的诗学政治学

在京珠高公路这一现代性象征空间里诞生的《诗喺一种标尺》,以其独特的粤语表达完成了对汉语诗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这短诗不仅实践了宇文所安(stepheno91en)在《中国文学思想读本》中提出的"

文本世界的自我建构"

理论,更通过方言书写回应了德里达(jacesderrida)关于"

非中心化书写"

的哲学命题。

当诗人用"

噈系"

(就是)这个粤语特有的判断系词开启全篇时,实际上已经构建了一个区别于标准汉语的诗学宇宙。

一、方言诗学的本体论价值

11语音的物质性力量

诗中"

诗国"

(si1g6)的粤语押韵,形成朱光潜所谓"

声音的象征"

效应。

这种音韵组合在普通话中无法显现,却完美体现了王力《汉语诗律学》中"

方言音系对诗歌节奏的塑造"

理论。

尤其"

度度"

的重复韵脚,既暗合《诗经》重章叠句的传统,又展出叶维廉(91ap)所说的"

现代汉诗的跨文化节奏"

12语法的诗性突围

粤语特有的"

噈似…噈似…"

(就像…就像…)排比结构,打破了标准汉语的逻辑连接方式。

这种句法在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的粤讴中早有渊源,但诗人将其提升至哲学层面,呼应了海德格尔(artheidegr)"

语言是存在之家"

的论断。

每个"

噈似"

引领的意象群,都构成伽达默尔(hans-gadar)阐释学意义上的"

视域融合"

二、文化标尺的辩证测量

21空间诗学的双重维度

"

京珠高"

与"

诗国"

的时空叠印,创造性地展了巴赫金(ikhai1bakht)的"

时空体"

(oe)理论。

高公路作为现代化象征,与"

山青海阔"

的传统意象形成张力,这种处理方式令人想起宇文所安对杜甫"

地理诗学"

的分析,却又注入了当代广东特有的地域意识。

22深度与高度的隐喻系统

诗人将"

文化嘅高度同埋深度"

并置,暗合了程抱一(fran?oisg)在《中国诗语言》中提出的垂直意象理论。

值得注意的是,粤语中"

高度"

(gou1dou6)与"

深度"

(sa1dou6)的声调对比(高平调vs中平调),本身就成为意义的声音载体,这种语言现象印证了罗曼·雅各布森(roanjakobn)关于"

诗性功能"

的着名定义。

三、生活诗学的现代转型

31从民俗到梦想的升华

诗中"

诗嘅民俗"

向"

诗嘅梦想"

的递进,实践了雷蒙·威廉斯(rayond91i11ias)"

文化唯物主义"

的理论构想。

粤语特有的"

梦想"

(ung4eng2)音,与佛教梵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