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粤语方言诗扒龙舟的民俗交响与身体诗学(2 / 2)

加入书签

在肉体的痛苦与精神的狂喜中达成生命的圆融。

四、民俗仪式的现代性转译

诗歌通过"

菜盘敲到哑晒声"

的日常器物入诗,完成对神圣世俗二元对立的解构。

这种"

低微化"

书写策略,与周作人提倡的"

人的文学"

形成跨时空呼应,使民俗仪式在祛魅中重获新生。

粤语"

哑晒声"

的方言表达,更将器物损耗转化为时间流逝的隐喻,赋予传统仪式以现代性维度。

结尾的"

2o25531粤北韶城武江畔"

的时空标注,将诗歌锚定在具体的地理坐标,与开篇的方言书写形成历史纵深。

这种"

在场"

的诗学实践,使端午竞渡越民俗展示,成为地方性知识的生产现场,呼应了列斐伏尔"

空间生产"

的理论命题。

结语:龙舟精神的文化解码

《扒龙舟》以粤语为舟,以诗学为桨,在方言的激流中打捞起岭南文化的集体无意识。

树科通过声音的交响、空间的折叠与身体的书写,将端午竞渡转化为现代性的生存寓言。

当"

扒桨声"

在武江上空回响,我们听到的不仅是龙舟竞渡的号子,更是岭南人"

敢为天下先"

的精神密码。

这作品证明,方言诗学非但不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回潮,反而是地域文化现代转型的先锋实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