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方言的诗性光芒(2 / 2)

加入书签

智慧,在陈恭尹《岭南三家诗选》中已有"

石痕化泪痕"

的先例。

四、水石姻缘中的广府精神

作品标题"

丹山锦水"

暗含《周易》"

山泽通气"

的古老哲学,却通过粤语语音赋予新解:"

丹"

(daa1)与"

锦"

(ga2)在广府话中形成前鼻音与闭口韵的阴阳和声,这种音韵配置堪比南音《客途秋恨》中"

水涌山叠"

的音乐处理。

"

光阴日日"

(g91ong1ja1jat6jat6)的重复堪称神来之笔:阳平声的"

光"

与阴入声的"

日"

构成声调对位,既模仿珠江潮汐的往复运动,又暗喻广府文化"

日日新"

的实用主义时间观。

清代岭南画家黎简在《芙蓉湾歌》中"

水纹如篆写年华"

的意境,在此获得语言学层面的完美呈现。

结语:方言作为方法的可能性

树科先生这作品恰似一把"

粤语诗学的金钥匙"

:它既打开丹霞山地貌的沉积岩层,也解锁了岭南文化的精神基因库。

当"

岩"

(ngaa4)与"

心"

(sa1)在诗句末尾形成[-]韵的共振时,我们仿佛听见陈白沙《戒懒文》中"

天道不言而四时行"

的古老训诫,正在现代方言诗歌中焕新生。

这8行的短诗实质构成一部微型的《岭南风物志》:它以粤语语音为地质锤,敲击出汉语诗歌新的矿脉;用方言语法作显微镜,揭示了传统文化基因的活性密码。

在这个意义上,诗人实现了钱锺书先生《谈艺录》所期待的"

化地域为宇宙,转方言成天籁"

的艺术升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