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意象织就的诗国密码(1 / 3)
《诗国意象》(粤语诗)
文树科
微生,浮游,脚鱼
丛林,洞穴,雀巢
手脚分工,对翼诗语
灵犀烁烁……
叻人伏羲女娲
八卦阴阳龙图腾
莺歌燕舞,在河之洲
屈原杜甫毛爷爷……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o2555粤北韶城沙湖畔
《意象织就的诗国密码》
——论树科《诗国意象》的文化诗学建构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多元化的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诗国意象》犹如一方玲珑剔透的岭南奇石,以独特的意象组合与文化符码,构建出别具一格的诗歌世界。
这短诗虽仅二十余字,却如浓缩的文化胶囊,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轨迹与诗歌艺术的千年传承。
当我们以文学鉴赏的目光审慎审视,便会现其内在蕴含着复杂而精妙的诗学密码。
诗歌开篇“微生,浮游,脚鱼”
,三个意象如三颗投向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微生”
暗合《庄子?秋水》中“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所描绘的人类渺小如沧海一粟的哲学思考。
“浮游”
既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水生微生物,又暗喻生命的短暂与漂泊,呼应《古诗十九》中“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的慨叹。
而“脚鱼”
作为岭南方言中对鳖的俗称,既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又以其水陆两栖的特性,象征着生命在不同生存环境间的适应性与过渡性。
这三个意象的并置,构成了人类生命从微观起源到宏观存在的立体图景,暗示着诗歌对生命本质的哲学追问。
“丛林,洞穴,雀巢”
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空间维度。
丛林是原始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充满未知与危险,同时也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让人联想到《诗经?豳风?七月》中先民在自然环境中劳作生活的场景。
洞穴作为人类最早的居住场所,是安全的庇护所,也是文明诞生的温床,考古现的原始洞穴壁画便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最早实证。
雀巢则以其精巧的结构与对环境的适应性,成为人类建筑灵感的来源之一,体现着自然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影响。
这三个意象从自然环境到人类居所,勾勒出人类文明演进的空间轨迹,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手脚分工,对翼诗语”
一句,将人类从自然生物中区分出来。
手脚分工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标志,意味着人类开始摆脱动物本能,运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开启文明的进程。
“对翼诗语”
则充满诗意与想象,“翼”
既可以理解为鸟类飞翔的器官,象征着自由与越,又与“语”
结合,暗喻诗歌如翅膀般能够带人类的思想与情感飞向远方。
这里的“诗语”
将诗歌置于人类文明展的重要位置,表明诗歌从诞生之初,便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情感、记录文明的重要方式,与《毛诗序》中“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的诗学观念相呼应。
“灵犀烁烁……”
以省略号收尾,余韵悠长。
“灵犀”
典出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象征着人类心灵间的默契与相通。
“烁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