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康熙的惊喜与警觉(1 / 2)
夏去秋来,京畿地区的田野里,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泛起层层波浪。
今年风调雨顺,但更让直隶百姓津津乐道的,是那由技术总局推广开来的“新式堆肥法”
与零星开始使用的“新式步犁”
。
虽然新犁尚未普及,但堆肥法几乎无需成本,只需稍改习惯,便能眼见着地里的庄稼比往年更显壮实,穗头也更沉。
田间地头,老农们黝黑的脸上绽开难得的、自内心的笑容,口中念叨着“韦公爷功德”
、“技术总局是咱庄稼人的福星”
之类的话语。
这些来自民间的、朴素的赞誉,伴随着各地官府关于“秋粮长势普遍优于往年”
的奏报,以及暗探们收集到的市井舆论,如同涓涓细流,最终汇入了紫禁城,呈送到了康熙的御案前。
这一日,秋高气爽,康熙难得有暇,在几位近臣的陪同下,再次微服来到了京郊技术总局的衙署。
与上次来看黄河模型时相比,这里显得更加繁忙而有秩序。
穿着统一深蓝色棉布短褂的工匠和吏员们行色匆匆,或抱着图纸,或拿着奇形怪状的测量工具,彼此见面多以“某工”
、“某书记”
相称,讨论着“参数”
、“比例”
、“实验数据”
等新鲜词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专注而务实的气息。
韦小葆闻讯迎出,正要行礼,却被康熙摆手制止:“朕今日是随意来看看,不必拘礼。”
康熙先去了农学署的试验田。
看着那一片片划分整齐、挂着不同标识牌的田块,尤其是那片正在进行杂交育种的区域,虽然目前还看不出明显异状,但那种精细管理和系统记录的方式,让康熙暗自点头。
随行的农学署老吏激动地指着那些采用了新堆肥法的田块,汇报着预估的增产数据,虽未最终称量,但那沉甸甸的稻穗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爱卿此法,于细微处见真章,惠及黎庶,朕心甚慰。”
康熙对身旁的韦小葆说道,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
能看到粮食增产,百姓称颂,这无疑是任何一位希望有所作为的君主都乐见的局面。
随后,他们又来到了水利署那巨大的黄河模型前。
与上次相比,模型更加精细,旁边还多了许多记录着不同实验条件下水流、泥沙数据的表格和图谱。
曾柔正和几名算学生员一起,根据最新的实验数据调整着模型中某处堤坝的微小角度,她专注的神情和熟练的操作,让康熙也不禁多看了一眼。
韦小葆简要汇报了近期通过模型实验验证的几条治河新思路,其系统性和前瞻性,再次让康熙感到耳目一新。
接着,康熙又参观了工学署新改进的一款水力纺织机模型,其效率比旧式织机提升了数成;在医药署,听取了关于尝试建立“防疫条陈”
和搜集整理民间验方的汇报;甚至在格致基础署,看到几名年轻生员正在韦小葆的指导下,摆弄着一些杠杆、滑轮组,学习着最基础的力学原理。
一路行来,康熙脸上的惊喜之色越来越浓。
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於传统六部衙门的、高效运转的机构。
这里没有冗长的公文旅行,没有相互推诿的官场习气,有的只是对具体问题的专注研究和务实的解决方案。
技术总局就像一股清泉,注入这庞大帝国略显僵化的躯体,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活力与成效。
然而,随着惊喜而来的,是一丝不易察觉的警觉,开始在康熙心中悄然滋生。
他敏锐地注意到,在这个技术总局内部,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运行逻辑和评价体系。
官员的升迁奖惩,不再完全依赖于上司的考语或资历,而与实际的项目成果、技术创新紧密挂钩。
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