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建宁的实验室(1 / 2)

加入书签

建宁公主对格物之学的热情,并未如韦小葆最初预期的那般,只是三分钟热度。

恰恰相反,那道“化学彩虹”

仿佛在她心中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门后的瑰丽与奇妙让她流连忘返,以往的种种“游戏”

与之相比,顿时显得索然无味。

她几乎日日缠着韦小葆,要求学习新的知识,演示新的实验,那股执拗劲头,比当初想方设法要“整治”

他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韦小葆深知,兴趣需要合适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而一个专属的、功能齐备的空间至关重要。

那间临时征用的偏殿,虽能应急,却远不能满足长期、系统探索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于是,他正式向康熙上奏,以“公主殿下天资聪颖,于格物之道颇有慧心,为彰扬圣朝文教,涵养公主德性”

为由,恳请拨给一处宫苑,专供建宁公主研习格物之学。

奏折写得冠冕堂皇,将建宁那点破坏性能量的转化,拔高到了“涵养德性”

、“彰扬文教”

的层面。

康熙本就对韦小葆奇奇怪怪的“学问”

有所耳闻,且乐见自己那个麻烦不断的妹妹能找到一件正事束缚心性,加之对韦小葆信任正隆,便大手一挥,将御花园附近一处名为“澄瑞斋”

的独立小院划拨给了建宁使用。

“澄瑞斋”

位置清幽,远离后宫主殿区,院墙高耸,内有几间宽敞的北房和东西厢房,自带一个小巧的庭院,既保证了私密性,又便于进行一些可能产生气味或轻微风险的实验。

得到许可后,韦小葆立刻着手改造。

他亲自绘制草图,调动内务府的能工巧匠,严格按照他的要求进行布置:

正厅被改造为主实验室。

巨大的花梨木实验台取代了传统的桌案,台面边缘特意加高了寸许,防止液体外溢。

台下设计了多个抽屉和储物格,用于分门别类存放工具和材料。

墙上钉着特制的木架,上面整齐地悬挂着大小不一的铜钳、镊子、坩埚、石棉网。

靠窗的位置,安置了几个通风橱的雏形——带有可开合琉璃窗和底部排烟通道的木柜,用于进行可能产生烟雾的实验。

酒精灯、烛台、小炭炉等热源被固定在特制的陶制底座上,周围预留出足够的安全区域。

地板也换成了易于清洗的青砖。

东厢房被设为“物料库”

和“准备间”

多宝格被更实用的松木货架取代,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放着韦小葆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实验材料”

:除了之前见过的各种金属盐、矿物粉末,还增加了硫磺、木炭、硝石(严格控制用量和存放)、朱砂、孔雀石、各种干燥的植物根茎叶片研磨的粉末、陶土、石灰、乃至一些常见的动物骨骼、贝壳等。

每个容器上都贴了详细的标签,注明名称、来源和基本特性。

准备间则设有石臼、药碾、筛网、小磨等工具,用于材料的初步处理。

西厢房则被布置成“观测与记录室”

这里有测量长度、体积、重量的各种尺、量杯、天平(韦小葆尽力复原的等臂天平);有用于观察细微物体的多个不同倍率的放大镜;有用于分光的三棱镜;墙上挂着大幅的、韦小葆亲手绘制的元素周期表(简化版,只有已知的少数几十种,并用古人能理解的方式标注了常见性质和符号)、力学示意图、光学路径图等。

靠墙的书架上,则开始摆放韦小葆口述、由书记官记录整理的一些基础格物学笔记和实验手册。

一张宽大的书案上,备好了上好的宣纸、各色墨锭和绘图工具。

庭院也被利用起来。

一角砌了一个带烟囱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