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不赏之功(1 / 2)

加入书签

离开神龙岛势力范围后,韦小葆并未立刻返回京城。

他先是在东南沿海几个重要港口城市秘密停留了一段时间,一方面将神龙教的内部结构、所谓“神迹”

的破解之法、以及苏荃可能策反的关键信息整理成详细密奏,通过特殊渠道呈报康熙;另一方面,则暗中观察神龙教在陆上的活动脉络,并利用“韦葆”

这个商人身份,初步建立起一条属于自己的东南情报线和商业触角。

当他终于班师回朝,抵达北京城时,时间已从他离京西征过去了近两年。

西北大破葛尔丹、东南潜查神龙教的赫赫功绩,早已通过官方邸报和民间传说,将他“科学战神”

的名望推向了顶峰。

京城万人空巷,争睹韦爵爷风采,其风头一时无两。

金銮殿上,凯旋大典极尽隆重。

康熙帝御座之上,满面春风,对韦小葆不吝溢美之词。

“韦爱卿!”

康熙声音洪亮,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西征葛尔丹,你以寡敌众,筑棱堡,算冰河,借自然之力,一举荡平边患,扬我国威于域外!

东南查神龙,你孤身涉险,破妖法,探虎穴,洞悉奸邪,功在社稷!

此等不世之功,朕心甚慰!

满朝文武,皆应以韦爱卿为楷模!”

殿内百官,无论真心假意,此刻皆躬身附和,盛赞韦小葆乃国之栋梁。

索额图、多隆等旧友更是与有荣焉。

然而,当封赏议题被提上日程时,朝堂之上却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沉寂。

韦小葆的功绩太大,太特殊,已经出了常规封赏的范畴。

爵位?他已是品的三等公,位极人臣。

除非……封王。

但大清非军功不王,且异姓封王乃国朝大忌,轻易动不得。

官职?他已是抚远大将军,手握重兵(虽已交还),权倾一时。

再升,难道要入主中枢,位列辅政?他年纪太轻,资历尚浅,且其行事风格与传统官僚体系格格不入,必然引剧烈反弹。

金银田宅?对于立下如此盖世奇功的臣子,仅以财货赏之,显得皇帝刻薄寡恩,也难以服众。

康熙高坐龙椅,目光扫过殿下垂肃立的韦小葆,又掠过底下神色各异的群臣,心中亦是心绪翻涌。

韦小葆的功劳,他比谁都清楚,也真心为之高兴。

但正因为功劳太大,其带来的“势”

也太过惊人。

那棱堡、那投石机、那神鬼莫测的信息传递与后勤调度,尤其是最后那“冰河葬敌”

的算计,展现出的是一种越这个时代的、近乎恐怖的掌控力。

这种力量,如今万众归心,尽系于韦小葆一身。

赏,不知如何赏;不赏,则寒了功臣之心,亦损君王威信。

康熙沉吟片刻,最终缓缓开口,打破了沉寂:“韦爱卿之功,彪炳史册,常规封赏,已不足以酬其勋劳。

着,赏韦小葆黄金五千两,明珠十斛,御马二十匹,西山皇庄两座!

其麾下有功将士,兵部、吏部从优议叙,不得有误!”

这份赏赐,不可谓不厚重,足以彰显皇恩浩荡。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与韦小葆立下的功绩相比,仍显得有些……不对等。

尤其是,并未在爵位和实质官职上再有寸进,仿佛功绩到此,封赏也已触顶。

“臣,韦小葆,叩谢皇上天恩!

万岁,万岁,万万岁!”

韦小葆神色平静,并无丝毫失落或不满,恭敬地叩谢恩。

他心中如明镜一般,康熙的顾虑,他早已料到。

功高震主,自古皆然。

他展现出的能力越是非凡,皇帝在重用他的同时,也必然会加以制衡。

此刻厚赏财物而不加实质权位,正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