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康熙的嘉奖与疑虑(2 / 3)
似乎装着无穷无尽的、迥异于常理的知识和手段。
这些手段,威力惊人,效果立竿见影,但它们的根源何在?它们的极限又在哪里?
“万物皆可建模,万事皆有逻辑……”
康熙低声重复着韦小葆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这话听起来充满智慧,但也透着一种将天地万物都纳入“计算”
的冰冷。
若这世间的忠奸、人情、权谋,乃至皇权威严,都能被如此“建模”
和“计算”
,那又将置于何地?
韦小葆的忠诚,康熙此刻并不怀疑。
他能感受到那份奏章字里行间为国建功的兴奋,以及对他这个皇帝的恭敬。
但这份忠诚,是建立在“理性”
基础上的,还是源于对君父、对国家的传统情感?康熙第一次有些拿不准。
更重要的是,韦小葆所展现出的这种“力量”
,似乎并不依赖于传统的经史子集、圣贤之道,也不完全依赖于皇权的授予。
它源于一种全新的、自成体系的“知识”
。
这种知识,可以被用来筑城御敌,自然也可以用来做别的事情。
如今它能轻易重创葛尔丹,将来若有人掌握了类似的知识,用来对抗朝廷呢?或者……万一韦小葆本人,他的想法生了变化呢?
“技术总顾问……”
康熙想起了自己曾经给予韦小葆的这个非正式头衔。
当时只觉得是奇思妙想,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现在看来,这“技术”
本身,或许就是一种需要重新审视和考量的力量。
“皇上,”
心腹大臣李光地(假设其在场或后被召见)似乎看出了康熙的沉吟,小心翼翼地说道,“韦大将军此战,确乃国之幸事。
其人所学虽显奇诡,然于国于民,目前看来,利大于弊。”
康熙抬眼看了看李光地,缓缓道:“爱卿所言,朕岂不知?小宝之功,朕心甚慰。
只是……其所凭依者,非圣贤之道,非弓马之熟,乃此等‘格物’之术。
此术威力巨大,然似无拘无束,若流传开来,恐非国家之福。”
李光地沉吟片刻,道:“皇上圣虑深远。
韦大将军乃天纵之才,其学或许源自某些失传的上古秘术或域外奇学。
当前正值用人之际,自当倾力支持,使其能为朝廷所用。
待平定葛尔丹之后,或可引导其学,纳入官学体系,设庠序以教之,定章程以范之,使其为我所用,而不致偏颇。”
康熙微微颔。
李光地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要用,但也要防;要鼓励,但也要引导和控制。
不能让这种力量脱离皇权的掌控。
“传朕旨意,”
康熙最终做出了决定,“除了之前的赏赐,再加赐韦小宝《古今图书集成》一部,望其于军务之余,亦不忘涵养文气,体察圣人之道。
另,准其‘技术总局’所请,增拨银两、工匠,助其完善棱堡防御体系,并着其将‘水泥’制法、棱堡营造法式详加整理,编撰成册,以备查阅。”
这份旨意,既表达了无比的信任与支持,也隐含了期望与规训。
赏赐典籍是希望他不要偏离“正道”
,要求编撰成册,既是推广利国利器,也是要将这知识纳入朝廷的档案库,使之成为“官方的”
、可控的知识。
西北,肃州大营。
韦小葆跪接圣旨,听着太监朗声宣读皇帝的嘉奖与新的旨意。
黄金明珠,他并不在意,但听到赏赐《古今图书集成》和要求编撰技术手册时,他敏锐的思维立刻捕捉到了那隐藏在荣宠背后的细微信号。
“臣,韦小宝,叩谢皇上天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