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光学侦察连(1 / 2)

加入书签

冰河之战的辉煌胜利,如同最猛烈的朔风,彻底扫清了西北疆域上空的战云。

葛尔丹前锋的主力部队尽丧,仅率数十亲信狼狈逃入大本营。

肃州大营内外,洋溢着劫后余生的狂喜与对“韦大帅”

近乎神化的崇敬。

犒赏三军,旌表功臣,一系列善后事宜在韦小葆高效理性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然而,就在众将仍沉浸在胜利的余韵中,认为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时,韦小葆却已悄然将目光投向了新的方向。

庆功宴的酒香尚未散尽,他便在中军大帐召开了一次关乎未来的会议。

帐内,炭火噼啪作响,驱散着戈壁边缘的寒意。

韦小葆站在那幅已标注上“冰河之战最终态势”

的沙盘前,神色平静,不见丝毫骄矜。

“诸位,”

他开门见山,声音清晰而沉稳,“葛尔丹虽败,漠北广袤,部落林立,隐患犹存。

此番大胜,赖皇上洪福,将士用命,亦得益于我军初步建立的信息优势——哨骑、观察哨、信号体系。

然,此体系仍有不足。”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张玉麟等将领:“其一,哨骑回报,多凭个人经验,描述难免主观偏差。

其二,观察哨视野虽广,但细节分辨不足,尤其在恶劣天气或远距离上。

其三,我们对于敌军纵深内部的部署、调动,仍如雾里看花。

冰河之战,我们能料敌于先,有运气成分,亦有葛尔丹急于求成、行险一搏的因素。

不可次次寄望于此。”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

他们亲身体验过信息灵通带来的巨大优势,也明白韦小葆所指的局限。

“故而,”

韦小葆语气转为坚定,“我军需建立一支专业的、装备精良的、训练有素的侦察部队。

不是临时派遣的夜不收,而是一支常设的,以‘看得远、看得清、报得准’为核心任务的——光学侦察连。”

“光学侦察连?”

众将面面相觑,这个名字听起来既新奇又带着一丝冰冷的精确感。

“正是。”

韦小葆示意亲兵取过几个长条形的木盒。

打开后,里面是十几具制作精良的单筒望远镜。

“此物,名为‘千里镜’,但其作用,不止于‘望远’,更在于‘明察’。”

他拿起一具,递给张玉麟:“张将军,你来看看。”

张玉麟依言举起,凑到眼前,调整焦距。

帐外远处的旗杆、巡逻士兵的甲叶纹路,瞬间清晰地拉近到眼前,他不由得轻吸一口气:“好家伙!

这比军中旧有的那些模糊镜片,强了何止十倍!”

“此乃采用新磨制工艺打造的高纯度水晶镜片,”

韦小葆解释道,“镜筒结构也经过优化,减少了杂光干扰。

更重要的是,它们将是‘标准化’的。”

他随即宣布了“光学侦察连”

的组建方案:

一、严格选拔。

从全军中遴选视力极佳(韦小葆甚至设计了简单的视力检查表)、头脑灵活、心理稳定、具备一定文化基础或图形记忆能力的士兵。

优先考虑有侦察经验的夜不收,但更看重其学习能力和观察力。

二、专业训练。

选拔出的士兵将接受集中训练,内容包括:

望远镜熟练操作与维护保养:如何快对焦,如何在不同光线条件下使用,如何清洁镜片,识别常见故障。

标准化观测与记录:韦小葆设计了一套“观测日志”

表格。

要求侦察兵不仅记录“看到了什么”

,还要量化记录。

例如,估算敌军人数时,需参照标准参照物(如假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