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时间线的重构(2 / 2)
然净尘的时间感未必完全准确,但他提供的“戌时左右”
看到喇嘛出禅房,“二更鼓没多久”
跑回房,与杂役听到争吵的“戌时三刻”
以及事件结束的时间点基本吻合,形成了一个相对闭合的时间环。
韦小葆将所有收集到的时间信息,连同之前物证现的地点,一起标注在他精心绘制的五台山地形图和清凉寺平面示意图上。
他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符号,代表不同信源提供的信息节点:
红色箭头(喇嘛队伍):傍晚(约酉时末-戌时初,下午6-7点)抵达清凉寺->进入寺院->方丈禅房(戌时左右,晚上7点)->生争执->向后山门移动(天刚擦黑不久)->后山门外小径冲突(戌时三刻左右,晚上8点,有月光)->返回寺院(戌时末-亥时初,晚上8-9点)->寺内立刻加强戒备。
蓝色标记(寺内反应):争执生->冲突生->迅结束冲突,引回喇嘛->立即封闭寺院,加强警戒。
一条清晰的时间线逐渐浮现出来。
韦小葆指着地图,向围拢过来的核心成员分析道:
“看,时间线重构完成。
关键节点高度吻合。
大约四天前的傍晚,这伙假喇嘛抵达清凉寺。
他们在方丈禅房与寺内高层会面,很快生争执。
争执升级,部分喇嘛试图强行前往藏经阁方向(可能是真实目标,也可能是试探或烟雾弹),被阻止。
随后,双方被引至后山门外,在那里生了我们勘查到的那场短暂冲突。
冲突在戌时三刻左右结束,喇嘛被带回寺内。
之后,清凉寺立刻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直至我们到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这条时间线告诉我们几个重要信息:第一,冲突从生到结束,时间很短,说明寺方成功控制了局面,但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第二,冲突地点在后山门外,而非寺内核心区域,说明寺方可能有意将冲突引离重要区域。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冲突结束后,喇嘛们似乎离开了?还是被暂时安置?但寺方的紧张状态持续至今,这暗示,威胁并未随着那晚冲突的结束而消失,喇嘛一方可能并未远离,甚至……他们的真正目标,依然在寺内,或者与寺内某位至关重要的人物相关。”
时间线的重构,如同为散落的证据碎片提供了组装的骨架。
它将人物、地点、事件按照清晰的时序排列起来,使得整个事件的脉络豁然开朗。
接下来,就需要基于这条坚实的时间线,提出最合理的假说,来解释所有这一切异常背后的终极原因。
韦小葆知道,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