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初入京城系统论(2 / 3)

加入书签

分工。

信息流:除了口头语言,城墙上的告示、店铺的招牌、往来官差的服饰与配饰,都承载着信息。

信息传递度受物理移动度限制。

社会结构:从衣着、交通工具、随从数量上,可清晰区分出不同的社会阶层。

权力中心(紫禁城)位于城市中轴北部,其威严通过空间布局和守卫森严的程度体现出来。

“先找一家位于交通节点附近,人流复杂,便于观察,且价格适中的客栈。”

韦小葆提出了选择标准。

这并非随意选择,而是基于系统论中的“节点观察法”

——在复杂网络的关键节点上,能获取最大量的信息。

茅十八对京城也是两眼一抹黑,但他有个笨办法——跟着那些看起来像是经常走南闯北的商队车马走。

通常他们选择的落脚点,都不会太差。

最终,他们在一条距离主干道不远、略显嘈杂的街巷里,找到了一家名为“悦来”

的客栈。

客栈不大,但人来人往,三教九流都有,符合韦小葆的要求。

安顿好骡车,要了一间普通的客房后,韦小葆并没有休息,而是走到临街的窗户边,推开窗,如同一个设定好的观测站,开始了持续的数据采集。

他观察街道上不同时段的人流量变化,记录主要人群的类型(商贩、力工、士子、官差等)和他们的行为模式。

他留意客栈里其他客人的交谈片段,从中提取关于物价、时局、官府动向的碎片信息。

他甚至注意到更夫打更的时间间隔和路线,以及夜间巡逻兵丁的队伍规模和频率。

茅十八起初还陪着看,但很快就觉得无聊,自顾自下楼去打听江湖消息和京城里的新鲜事了。

韦小葆则沉浸在这种宏观的观察中。

他试图理解这座城市的“呼吸”

与“脉搏”

它如何运转?如何维持秩序?资源如何分配?信息如何流动?权力如何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傍晚,茅十八带着打听到的消息回来了,无非是哪个衙门又出了新告示,哪个江湖门派在京城有了据点,以及一些市井八卦。

韦小葆静静地听着,将这些感性的、零散的信息,与他白天观察到的系统性现象进行对照和整合。

“茅大哥,你注意到没有,”

韦小葆忽然开口,指向窗外,“从申时开始,经由这条街道前往西面的货运车辆明显增多,而人流则反向流动,多往东面居民区聚集。”

茅十八一愣,挠了挠头:“这……有啥说法?”

“这说明西面可能有大型市场或货栈,每日傍晚是集中入库或交易的时间;而东面是主要的居住区,人们结束一天的劳作返回。

这是城市功能分区和日常作息规律的体现。”

韦小葆解释道,“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行动,避开人流高峰,或者选择合适的时间前往特定区域。”

茅十八张大了嘴巴,他只觉得街上人来人往很热闹,却没想过这里面还有这么多“规律”

“还有,”

韦小葆继续道,“客栈掌柜在接待不同客人时,态度有细微差别。

对官差最为恭敬,对商人次之,对像我们这样的普通旅客则比较随意。

这是权力与社会地位在微观社交中的映射。”

茅十八眨了眨眼,感觉脑子有点不够用。

韦小葆说的每个字他都懂,但连起来,就仿佛在听天书。

但他隐约觉得,韦小葆看到的京城,和他看到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京城。

他看到的是一砖一瓦,一人一物,而韦小葆看到的,是整个京城运转的“道理”

夜幕彻底降临,北京的灯火次第亮起,虽不如现代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