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封来自台湾的密信(1 / 2)

加入书签

韦小葆府邸的“和谐后院”

模式运转愈流畅,如同经过精密调试的仪器,在内部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与创造力。

这种力量不仅支撑着技术总局的各项革新,也开始对外部世界产生实质性的、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为显着,也最牵动清廷神经的,莫过于遥远的台湾局势。

韦小葆对台湾的方略,早已越了单纯的军事征服。

在他授意和技术总局的暗中支持下,通过东南沿海的商行网络,一种全新的“融合方略”

正悄然推行。

大量优质且价格相对公道的日用品、农具、书籍,甚至一些不涉及核心机密的技术手册(如改良农法、基础卫生知识),被源源不断地输入台湾。

同时,大陆的商人也被鼓励前往台湾收购鹿皮、蔗糖、樟脑等特产,并给出了优厚的价格。

这种以经济利益和文化渗透为先导的策略,旨在让台湾民众,乃至部分郑氏集团的中下层官员,切身感受到与大陆加强联系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逐步消解因长期隔阂而产生的敌意与疑虑。

这一日,韦小葆正在书房与苏荃推演一种用于海岸防御的、利用潮汐能驱动的自动警哨装置原理图,双儿手持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步履轻快地走了进来。

“相公,福建方面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密信,指明要您亲启。”

双儿将信函放在书桌上,声音虽轻,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韦小葆与苏荃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了然与期待。

福建来的加急密信,多半与台湾相关。

他放下炭笔,拿起裁纸刀,小心地剥开火漆,取出了里面的信笺。

信是韦小葆安插在东南商行体系内、负责对台事务的心腹所写,用语谨慎,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却足以让韦小葆精神一振。

信中详细汇报了近几个月来“融合方略”

的进展。

大陆输入的商品,尤其是那些精巧实用的新式农具和生活器物,在台湾民间大受欢迎,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与大陆商人的贸易,也让不少台湾本地士绅和商贾获利颇丰,对大陆的观感悄然改变。

更重要的是,信中提到,郑克塽集团内部,对于未来的走向,分歧日益加剧。

以冯锡范为的强硬派依旧主张凭借海峡天险,负隅顽抗;但另一部分较为务实的官员,以及在贸易中获益的军中将领,则开始倾向于与清廷接触,探讨和平解决的可能性。

信函最关键的部分在最后:“……近有郑氏心腹要员,辗转透露口风,言及‘若能保全台湾官民身家性命,给予适当安置,并非不可商谈归附事宜’。

此虽为试探,但态度已较此前大为缓和。

彼等希望,能有一‘信重且明理’之大臣,居中联络,确保谈判之诚意与后续安置之妥善。”

韦小葆将信递给苏荃,自己则靠向椅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带着几分欣慰的笑容。

他之前的种种布局,投入的巨大资源,甚至顶着朝中“资敌”

、“靡费”

的质疑,如今,终于看到了明确的回报信号。

“果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韦小葆轻声自语,用了一句他那个世界的名言,“当贸易带来的利益远远过对抗的成本,当民众的生活因联系而改善,即便是最顽固的壁垒,也会从内部开始松动。”

苏荃快浏览完信件,睿智的眼中也闪烁着光芒:“相公此策,可谓釜底抽薪。

不动刀兵,而屈人之兵。

郑氏内部生变,乃是必然。

只是,这‘信重且明理’之大臣……”

她看向韦小葆,意思不言而喻。

放眼整个清廷,既深得康熙信任(至少表面如此),又真正理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