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书简古村与沉睡的墨香(1 / 5)

加入书签

离开雾凇古镇,往东南方向翻越一片长满苔藓的石阶,队伍在一个飘着墨香的村落前停了下来。

村子里的房屋都是黛瓦白墙,墙头上爬满了开着紫色小花的藤蔓,家家户户的窗台上都摆着砚台和竹简,空气中弥漫着松烟墨特有的清香。

村中央的晒谷场上,晾晒着刚写好的书简,竹简上的字迹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风吹过,书简相互碰撞,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像书页在翻动。

当地的教书先生书伯说,这是“书简古村”,村里的人世代以制作“灵简”为生,竹简是用后山“文心竹”削成的,

墨汁里掺了“砚池泉”的水,写在灵简上的文字会随着阅读者的心境变换字迹——心浮气躁的人读,字迹会变得潦草;

沉静专注的人读,字迹会愈发工整,据说最古老的那卷《守心经》,能让心烦的人瞬间平静,连顽童读了都能坐得住。

可这半年来,灵简上的字迹越来越模糊,有的甚至刚写好就褪色,连最浓稠的墨汁都无法在竹简上留存。

村里最老的制简人书婆婆,正坐在砚池泉边的石凳上,手里拿着块磨了一半的墨锭,砚台里的墨汁浑浊不堪,她用毛笔蘸了蘸,在灵简上写了个字,刚放下笔,字迹就开始变淡,像被水冲淡的茶。

“以前这墨汁在砚台里会发乌,写在竹简上能透三分竹肌,放十年都不褪色,拓下来的字能当字帖。”老人放下毛笔,指腹摩挲着灵简上淡去的字迹,叹息声比书简的碰撞声还轻,

“上个月给县里的学堂送新简,先生们说字都看不清,还以为是我们偷工减料,唉,这手手艺怕是要断在我手里了。”

艾琳娜走到晒谷场,拿起一卷晾晒的书简。竹简的表面粗糙干涩,不像记忆中那样温润,凑近闻,墨香里混着股淡淡的霉味,像受潮的旧书。

她用指尖蘸了点砚池泉的水,水滴在灵简上,竟没有被吸收,反而凝成水珠滚落,在简上留下浅浅的水痕,像拒绝接纳的印记。“不是手艺退了,是‘墨魂睡着了’。”

她指着村外新建的印刷厂,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村落的宁静,厂房门口堆着许多印刷废页,纸页上的油墨散发着刺鼻的化学气味,

“这些‘速印墨’里的‘浮躁气’盖过了松烟墨的沉静,文心竹和砚池泉本是靠静心与专注滋养的,被这股子急功近利的气息一扰,墨魂就沉沉睡去,自然留不住字迹,也藏不住墨香了。”

小托姆蹲在砚池泉边,看着泉底的泥沙。泉眼周围的青石板上,刻着许多历代制简人的名字,现在大多被青苔覆盖,模糊不清。

“这泉里的灵气被盖住了!”他想起在陶土古镇见过的润陶井,“肯定是有人嫌传统制简太慢,往泉里扔了印刷废料,连文心竹都吸不到干净的水了!”

书伯背着竹篓,带众人往后山的文心竹林走。

竹林里的竹子挺拔修长,竹节处天然带着淡淡的纹路,像宣纸的肌理,以前制简人会在竹林里静坐半日,等心沉静了再砍竹,说这样的竹子才能留住墨魂。

可现在的文心竹,竹叶发黄,竹身布满虫眼,最粗壮的几棵甚至被拦腰砍断,断口处还留着电锯的齿痕,像被粗暴对待的孩童。

“是上个月来的印刷厂老板干的,”书伯抚摸着一棵被砍断的文心竹,声音里带着痛心,

“他说竹简早就该被淘汰,用机器印刷又快又便宜,还说文心竹‘占地方’,偷偷砍了大半,要不是书婆婆抱着竹子哭,这片竹林都要被推平建厂房了!”

文心竹林深处,有块“磨墨石”,石头表面平整如镜,是历代制简人磨墨的地方,石面上的墨痕积了厚厚的一层,乌黑发亮,据说用这石头磨出的墨,写在灵简上能千年不褪色。

可现在的磨墨石,表面被泼了印刷油墨,墨痕被染成了灰黑色,石缝里塞满了塑料碎片,连最深处的墨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