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敦煌飞天的纹样库(2 / 3)
还原唐代‘随形走线’工艺。”
苏晚拿起线描稿,和压轴款飘带比对,刚好能贴合飘带的褶皱走向。她从工具箱里翻出一卷淡蓝色的荧光丝线,递到周绣娘手里:“您试试这个线,在普通光下接近白色,跟金线搭着不突兀,一照紫外线灯就会显蓝色,像敦煌壁画里的青金石底色,刚好呼应咱们的珠子。”
周绣娘接过丝线,抽出一根对着灯光看了看,又用指尖捻了捻:“这线够细,适合绣暗纹,我先在废布上试几针,找下手感。”
小李立刻找来一块白色的丝绸边角料,小张帮忙把线描稿固定在绣架上,苏晚则蹲在一旁,拿着尺子比对飘带的实际尺寸,在稿纸上标注出需要调整的地方——飘带的弧度比壁画上的稍大,暗纹的间距得微调,才能保证绣出来不拥挤。
陆时砚没打扰他们,默默走到外面,给团队订了米兰当地的中式夜宵——知道大家忙得没顾上吃饭,特意选了热乎的粥和包子,还贴心地给苏晚加了一份她爱吃的豆沙包。
等他拎着食盒回来时,周绣娘已经在废布上绣出了一小段暗纹。苏晚拿起紫外线手电筒,对着布料一照——淡蓝色的回纹瞬间显形,线条流畅,跟线描稿上的几乎一模一样,连转折处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太绝了!”小张忍不住拍手,“这暗纹一藏,就算林薇薇把飘带拆了看,也未必能发现里面有文章,除非她也用紫外线灯照!”
“她就算照了也没用。”苏晚关掉手电筒,语气带着自信,“这暗纹的走线手法是周绣娘的独门手艺,每针的角度都有讲究,不是随便学就能会的——您看这段回纹的收尾,得用‘藏针’手法,把线头埋在布料里,外面根本看不出痕迹。”
周绣娘笑着点头,手里的针还在不停动:“没错,这手艺是我跟我妈学的,传了三代,就凭林薇薇那点本事,就算看到暗纹,也绣不出这效果。”
小李突然想起什么,指着线描稿上的另一个纹样:“苏总监,您看这个‘忍冬纹’,能不能也绣在第十套样衣的袖口?刚才那套‘祥云绕月’已经惊艳了,第十套加个忍冬纹,跟领口的青金石珠子呼应,效果肯定更好!”
苏晚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线描稿角落里确实有一朵忍冬纹,花瓣卷曲的弧度刚好适合袖口的弧度。她立刻点头:“好主意!就用银色丝线绣,跟袖口的金线搭着,既不抢风头,又能多一个文化细节。”
“那我现在就调整线描稿!”小张立刻坐回电脑前,开始修改袖口的纹样尺寸,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
陆时砚把食盒放在工作台上,打开盖子:“先吃点东西再忙,粥还热着,别饿着肚子干活。”他拿起一碗粥递给苏晚,又给周绣娘、小张和小李分别递了包子,“李老师刚才又发了邮件,说要是需要其他纹样的细节,随时跟他说,研究院全力支持咱们的原创。”
苏晚接过粥,喝了一口,心里暖暖的——从敦煌考察时李老师的耐心讲解,到现在千里之外的加急支持,再到身边团队的齐心协力,还有陆时砚无处不在的守护,这些都是她坚持做好原创的底气。
她放下粥碗,拿起刚绣好的暗纹废布,在灯光下仔细看:“咱们今晚得加个班,把压轴款飘带的暗纹绣完,再把第十套、第十二套的忍冬纹补上——虽然有点赶,但这些细节加进去,‘涅盘’系列才算真正完整。”
“我没问题!”小张第一个举手,“反正我年轻,熬个夜不算啥,刚好把所有纹样素材整理好,以后咱们工作室还能建个专属的敦煌纹样库。”
“我也留下!”小李跟着说,“我帮周绣娘穿线、固定样衣,还能给大家递水,多个人多份力。”
周绣娘放下手里的针,擦了擦手:“你们都留下,我更得留下!这点活不算啥,当年在敦煌给壁画临摹纹样,熬通宵是常事,今晚咱们就一起把这些纹样绣好,让老外好好看看咱们中国的传统手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