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老厂房的改造方案(1 / 2)

加入书签

“苏小姐,这织机太宽了,要是按你画的线摆,以后来回走都得绕路,要不挪到靠墙那边?”

搬运工人擦着汗,指着厂房西侧的墙,“那边空着,也不用改电路。”

“不行,靠墙那边没有窗户,光线太暗。”

苏晚快步走过去,蹲下身量织机的宽度,“织锦要辨色,光线差了容易织错丝线。

我之前画的草图里,织机得放在东边靠窗的位置,这里上午有阳光,下午不会西晒,丝线颜色最准。”

工人挠挠头:“可东边的电路昨天只拉了一根线,这织机得两根线才够,重新布线得耽误半天。”

“不用耽误,”

苏晚拿出手机,调出昨晚给电工的消息,“我昨晚就跟王电工说了,织机需要双线路,他今天一早会来加线,你们先把织机挪到旁边的空地,等线布好再摆。”

正说着,张婆婆和小娟提着早饭来了,看到织机眼睛一亮,小娟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机身的缠枝纹:“苏姐姐,这织机跟张婆婆家的一模一样!

就是更亮堂,肯定是好好保养过的。”

“是张婆婆的老姐妹转让的,她年纪大了织不动了,特意留给懂织锦的人。”

苏晚接过张婆婆手里的豆浆,“张婆婆,您看织机摆在这里,离窗户一米远,既不挡光,也不会让阳光直射到丝线,行吗?”

张婆婆走到窗边,对着阳光比了比:“行!

这个位置好,以前我在小镇织锦,总怕阳光晒褪色,这里刚好,上午的太阳软和,丝线看着也清楚。”

她顿了顿,指着织机旁边的墙面,“就是这里得装两个插座,织锦时要用电熨斗烫丝线,一个不够用。”

“我记下来了,”

苏晚从包里拿出笔记本,快记下“织锦区加2个五孔插座,离地12米,避免沾水”

,“还有什么需要的,您尽管说,咱们一起改。”

“不用不用,这样就很好了。”

张婆婆笑着摆手,却被小娟拽了拽衣角,小娟小声说:“张婆婆,我想在织机旁边放个小桌子,放您的梭子和线轴,省得每次都弯腰拿。”

苏晚立刻接话:“没问题!

我让木工做个小方桌,跟织机同高度,刚好能放下梭子盒,下午就让人量尺寸。”

八点半,王电工带着工具来了,刚要布线,陆时砚的车也停在了门口。

他手里提着一个工具箱,秦峰跟在后面,抱着一卷防潮垫。

“织机放好了?”

陆时砚走到织机旁,弯腰敲了敲地面,“这老厂房的地面是水泥地,织机重,长期放容易沉降,得在下面垫层防潮垫,再做个木托架,避免地面裂。”

苏晚眼睛一亮:“我之前只想着防滑,没考虑沉降,还是你想得周到。”

“秦峰找木工问过,老松木托架最结实,今天下午就能做好。”

陆时砚打开工具箱,拿出一把卷尺,“你之前说织锦区和刺绣区要做隔断,我量了量尺寸,用实木框架加薄玻璃最合适,既隔音,又能看到里面的工艺,还不挡光。”

旁边的装修队李队长凑过来,看着苏晚手里的笔记本,忍不住说:“苏小姐,您这要求也太细了,又是插座位置,又是托架,还要做玻璃隔断,按这进度,怕是得延后一周才能完工。”

苏晚抬头,拿出一张细化的改造时间表,递到李队长面前:“李队长,您看,我把改造分了三步:今天上午布织机电路、垫防潮垫;下午做木托架、量隔断尺寸;明天装插座、搭隔断框架;后天就能弄展示区的架子,一点不耽误工期。

每一步都有时间,咱们按表来,肯定能按时完成。”

李队长接过时间表,看到上面连“给老梁上第二层木蜡油”

都标了具体时间——每天下午四点后,避开阳光直射,防止木蜡油开裂,忍不住佩服:“苏小姐,您这心思比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