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老绣片里的市井气(2 / 3)

加入书签

>的木牌在风里摇晃,门口的竹椅上坐着位穿蓝布衫的老人,正戴着老花镜钉纽扣。

“苏小姐来了。”

陆时砚从铺子里走出来,身上沾了点线头,“这位是王师傅,做了六十年裁缝。”

王师傅抬头笑了笑,露出缺了颗牙的牙床:“陆小子说你喜欢老绣活?”

他指了指墙上挂着的镜框,里面是块民国时期的旗袍料,墨色缎面上绣着穿西装的男人和旗袍女人,背景是外滩的钟楼,“这是我师父的师父绣的,那时的人时髦,洋楼里的小姐都爱把电车、电话绣在衣服上。”

苏晚凑近了看,现男人的领带用了银灰色的线,在光下泛着细闪,像真的丝绸。

“这针法……和我手里的绣片有点像。”

她拿出那块放风筝的绣片。

王师傅眯起眼睛看了半天,忽然拍了下大腿:“这是‘歪针绣’!

以前穷人家的媳妇没学过章法,自己琢磨的针法,针脚歪歪扭扭,却比正经绣活有劲儿。”

他指着风筝的线,“你看这线拉得松,风一吹能晃,像真的在飞。”

苏晚忽然明白了。

那些被她视为“不完美”

的绣片,藏着最鲜活的生命力。

就像这条老巷,挤在高楼大厦之间,墙皮剥落,却在黄昏时飘着饭菜香,比任何精致的商圈都更动人。

“王师傅,能请教您个事吗?”

苏晚拿出那件靛蓝色外套,“我想在袖口加圈盘扣,用老铜扣子,您看怎么缝才不突兀?”

王师傅接过外套,翻来覆去看了半天,从针线筐里拿出根粗棉线:“这样。”

他在袖口缝了个简单的十字结,把铜扣子吊在结上,“别缝死,让它能晃,像老座钟的摆锤,有动静才活。”

陆时砚站在一旁,看着苏晚凑在王师傅身边认真记笔记,阳光透过格子窗落在她梢,沾了点灰尘的绒毛在光里跳舞。

她的手指上还留着绣线的颜色,指尖划过布料时,眼里的专注比任何精致的妆容都更动人。

“陆总,您看这布……”

小陈不知什么时候也跟来了,手里捧着那块带“福”

字的桌布,语气里已经没了之前的怀疑。

陆时砚的目光落在桌布的破洞上,那里被苏晚用绛红色的线补了朵小小的蒲公英,线头故意留得长长的,像真的会被风吹走。

“挺好。”

他轻声说,“比完美更有味道。”

离开老巷时,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苏晚抱着王师傅送的旧针线盒,里面装着几枚锈迹斑斑的顶针,是老裁缝一辈子用过的家伙。

“明天团队会议,可能会有争议。”

她忽然说,语气里带着点不确定,“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种‘不完美’。”

陆时砚停下脚步,看着她怀里的针线盒:“王师傅说,好的裁缝眼里没有废料,碎布拼好了就是百衲衣,比新布更经穿。”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她脸上,“你的设计也是。”

苏晚的心忽然安定下来。

她低头看着手里的绣片,风筝的尾巴在风里轻轻晃动,像在朝着夕阳飞去。

那些藏在针脚里的市井气,那些不完美的痕迹,原来都是时光留下的勋章。

回到公司时,设计部的灯还亮着。

张姐正和打版师争论着什么,见苏晚进来,连忙迎上去:“苏总监,我们改了五版电车图案,还是觉得差点意思……”

苏晚把外套放在样品架上,靛蓝色的布面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内衬的“福”

字若隐若现,像藏着个温暖的秘密。

“我知道差在哪了。”

她拿起粉笔,在白板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电车,车身上还画了个啃包子的乘客,“差了点人味儿。”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