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六十(3 / 4)
一定的比例来配制。
你看啊,猪苓、茯苓、白术都是十八铢(换算成现代就是9克),泽泻是一两六铢(换算成现代就是8克),桂枝是半两(换算成现代就是25克)。
把这些药材都捣成粉末,然后用白开水调和成糊状,每次吃一小勺(方寸匙那么大),一天吃三次。
吃完之后啊,还得多喝点热水,让身体出点汗,这样病才能好得更快哦!”
小弟子一听,眼睛又瞪圆了:“啊?还得出汗?这又是为啥呢?”
仙师笑了笑,说:“这是因为啊,这五苓散能利水渗湿,把体内的湿气给排出去。
而出汗呢,也是排湿的一种方式。
所以啊,多喝热水,让身体出点汗,能更好地帮助身体排湿哦!”
说到这五苓散啊,其实它不仅仅能治疗“痞不解,其人渴”
的症状哦!
它可是个多面手呢!
比如说啊,有些人因为脾胃虚弱,总是拉肚子,这时候,五苓散就能派上用场了。
它里面的白术和茯苓啊,都是健脾止泻的好东西,能把脾胃给调理得服服帖帖的,让拉肚子的问题迎刃而解!
再比如说啊,有些人因为体内湿气太重,总是感觉身体沉重、乏力,连走路都费劲。
这时候啊,五苓散也能大显身手!
它里面的猪苓和泽泻啊,都是利水渗湿的高手,能把体内的湿气给排得干干净净的,让你感觉身轻如燕、精神焕!
还有啊,有些人因为阳气不足,总是感觉手脚冰凉、怕冷。
这时候啊,五苓散里面的桂枝就能挥作用了!
它可是个温阳散寒的能手哦!
能把体内的阳气给补足,让你再也不怕冷了!
有一天,咱们这位好奇宝宝小弟子,眨巴着大眼睛,一脸懵懂地问:“师父啊,我有个问题想请教。
就是那个伤寒病,出了汗,看似好了之后,胃里却开始闹腾,心口窝那儿感觉硬邦邦的,这该咋整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长髯,故作神秘地说:“哦?你这小家伙,今天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这事儿啊,得从一个神奇的方子说起——生姜泻心汤!
这可是我的独家秘制哦!”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仿佛看到了救星:“师父,快说说,这生姜泻心汤到底是啥宝贝?怎么做?又能治啥?”
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他的爆笑药方课:“好吧,既然你这么好学,为师就好好给你讲讲。
这生姜泻心汤啊,专门对付那些伤寒刚好,胃却开始‘罢工’的朋友们。
你想想,伤寒一场,出汗排毒,看似胜利了,结果呢?胃这个‘后勤部长’却闹情绪了,心下痞鞕(就是心口窝那儿堵得慌,硬邦邦的),干噫食臭(打嗝都是食物酵的臭味),胁下有水气(感觉肋骨那边湿漉漉的不舒服),腹中雷鸣(肚子咕噜咕噜叫个不停),甚至还可能拉肚子。
这时候,生姜泻心汤就该闪亮登场了!”
“来来来,咱们先看看这方子里的明星阵容:生姜四两、炙甘草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记住啊,古代的一两咱们现在换算成5克,所以生姜就是2o克,炙甘草、人参、黄芩都是15克,干姜5克,半夏嘛,大约是现在的3o克左右(因为半夏半升比较难精确换算,咱们就大概估摸着来),黄连5克,大枣嘛,就是12颗啦!”
小弟子一边听一边点头,嘴里还小声念叨着:“生姜2o克,炙甘草15克……师父,这些药材都是干啥用的啊?”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继续他的幽默讲解:“别急,咱们一个个来。
生姜,那可是暖胃的小能手,能把胃里的寒气驱得无影无踪,还能止呕,让你的胃舒服多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