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探测沼泽深浅(2 / 4)

加入书签

临川县令摇头。

沈淮和钱同知听言,都沉默了。

填沼泽造路,最重要的是填。

这两人都填了,却做无用功。

手段跟过家家似的,选一个距离最近的,就往上丢石头。

能成才叫怪咧。

空气陷入安静。

好一会儿,沈淮才开口,“在同一个地方填了两次土,都没填出痕迹来,说明所填之处泥潭很深。”

填的地方是距离最短,却不一定是最优填土之地。

“知府大人说的是。”

临川县令意识到前面的两任县令做了无用功,心里莫名尴尬。

“待勘察完毕,立刻安排人手在这里挖一个大型水池,再把水引到其他地方。

想要在沼泽上填出一条路,上游的水源必须引走。”

几人接着往上走,又现一处溪流汇入。

“这沼泽存在多久了?”

沈淮又问,“县志可有记载?”

“据县志记载,此处原是一个大湖,中间因为干旱,干枯过两次,后面就慢慢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这里的地势,上低下高。

有溪流汇入,却无法流出,久而久之,植被疯长,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沼泽地。

长久积水,水中的植物无法分解,就会逐渐堆积成泥。

深的地方,人陷进去很难出来。

单靠几十车的石头和泥土,是无法填出一条路的。

何况,那段最短的距离,目测起码有两百多米的宽度。

填土的工程量不是一般大。

转了一圈,三人回到探测地。

只见谢不二踩着木板,腰上绑着麻绳,一手拿着十几米的竹竿插进沼泽深处,然后给李文书报数字。

岸边,则坐着三名浑身泥泞的衙役。

“掉水里了?”

县令上前问候。

一名衙役小哥抹着脸道,“木板上面不能站太久,久了会陷进去。

小的一个不注意,便掉下去了。”

好在身上绑着绳子,有人拉着,不然还真的栽了。

就在这时,站在沼泽地中央的谢不二突然跑到前头铺好的木板,原先的那块,已经塌陷进去。

等谢不二挪到对岸,太阳已经落山了。

李文书赶紧过来汇报,“大人,中间最深,一丈有余。

两侧分别是八尺和七尺。

两岸最少,两尺有余。”

“明天继续探测,务必在两天之内,探出最浅处。”

沈淮和钱同知、县令去了镇上的驿站休息。

谢不二等人借宿附近的村落,方便明天继续探测沼泽的深浅和周边情况。

回到驿站,天色已晚。

三人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填石填土的问题。

尤其是县令,问题特别多。

他不敢问沈淮太多,就一直问钱同知,但是钱同知没这方面的经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还是沈淮开口,解了他的惑。

石头是要填的,土也是要填的,但是要怎么填才有效,就讲究方法了。

沈淮说出两个办法。

一是木栈道。

办法就是往沼泽地打桩架桥,可通行人和车马通过,成本低,见效快。

缺点也很明显,使用时间短,受重范围有限,雨季容易生事故。

二是填石筑路。

在规划好的路线,分层抛填,铺出基底,待底层石料稳固后,继续夯筑。

使用石头、灰浆黏土等重料,夯出更耐用的路。

办法跟筑堤差不多,只是堤坝用来防水御洪,路是用来走的。

这个路,承载力强,适合马车长期通行,缺点就是贵。

需要大量石料、三合土,对工匠技术也有一定的要求。

大方向如此,但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