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想法(2 / 2)
>
钱同知没有隐瞒,“征劳役,向附近的乡镇摊派人力和物料,同时向乡绅富户募捐。”
沈淮点点头,然后指着舆图,“哪几处比较紧急?”
“月亮谷和贝壳坝。”
月亮谷是挡洪的第一堤队,负重前行多年,已经达到极限;贝壳坝则是第二挡洪堤队,堤坝渗水严重,已经摇摇欲坠了。
这两处,良田很多,若是堤坝塌了,损失惨重。
沈淮想了想,“兹事体大,务必让工房在三日内给出预算金额。”
“是!”
钱同知见没什么事了,立马退下,然后派人去了工房。
工房主事听言,眼睛都亮了。
觉得修建堤坝有望,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开始预算工作。
相比工房主事的期望,沈淮则是重重的呼出一口气。
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
穷之一字,如千钧之重,让人焦心。
小时候家里穷,得动脑筋赚读书的钱,如今做官了,还得继续动脑子搞钱修堤坝。
可是除了征劳役,摊派人力和物料,还有捐款,就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么?
沈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抄家。
别怪他这么想。
自古以来,抄家是来钱最快最多的,没有之一。
只是这个需要有明确的针对对象,目前青阳郡还有目标出现,无法实现抄家罪名。
第二个是临时加增杂税。
这个办法在财政紧急时,会启动一段时间。
因为大夏的百姓,除了田地税、人头税、劳役,并没有其他固定的税了,可以说是赋税最轻的朝代。
沈淮觉得,增加杂税这个办法,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只是能不能实施下去,还得跟同知几人商量了,往省府申请,同意了才能实施下去。
吃完午膳,沈淮又觉得,增加杂税,苦的还是底层老百姓,不如约谈几个富商,想让他们多捐点。
于是,他让谢不二去请李文书过来。
李文书是本地人,在府衙干了十几年,算是衙门里的老人了,而且他跟在两任知府身边做事,知道的不少。
人一来,沈淮开门见山,“郡内有哪些富商,你是知道的吧?”
“知道!”
李文达拱手,“富吕家,世代经商,生意涉及茶叶、玉器、香料;布商梁家,名下织工百名,大小作坊十多处;粮商金家,拥有四处粮仓,囤粮数量高达万石。”
这三家基本垄断,所以财富是在第一梯队?
像第二梯队的油商、酒商、银楼当铺等,也比较富有,但规模有限。
“以前衙门募捐,哪家比较积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