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治河安民的新理论(2 / 2)
“这位公子所言极是。”
鉴章先生赞同道,“沈公子和祝公子皆是国子监栋梁,不久将来便要肩负社稷之责,诗才和策论,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老夫建议,以策论相较,不知二位公子意下如何?”
沈淮率先点头,“可!”
祝山卿紧随其后,“好!”
沈淮和祝山卿同意比策论,那么,题目该如何出呢?
鉴章先生和三位裁判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以“如何治河安民”
为题,要求观点新颖有创新,时间为半个时辰。
这类题目,沈淮并不陌生。
答题思路也有,可要脱颖而出,得观点新颖、越前人。
从始皇帝到大夏天启帝,治河安民的技术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有继承先人的方法,也有基于现实的突破,都在不断进步。
目前的治河理念是以“疏导为主,兼顾提防”
为主,局部疏浚,定期清理泥沙,设有疏河官,但没有专门的治河机构。
排沙技术也仅限于‘耙’和‘锸’,人工清理,提防材料也无统一标准。
沈淮思考一番后,打算从排沙技术入手,并提出“束水攻沙”
理论。
时间有限,只能挑重点写。
停笔的时候,堪堪写了八百字。
祝山卿那边也差不多,边写边思考,字数并不多。
很多观点,不能一一论述,只能挑重点来写。
三位裁判和鉴章先生,虽无官职在身,却是实打实的进士,不单能点评对子、诗赋好坏,亦能看出策论好坏。
但是问题来了,沈淮提出的“束水攻沙”
理论和排沙工具“铁龙爪”
,太过前卫,导致三位裁判和鉴章先生无法评判。
因为他们没做过官,也没有治理河沙的经验。
沈淮的理论行不行,无法判断。
文章挂到外面的时候,也引起了众人的争议。
“朝廷治河,向来以疏通为主,沈淮这小子,居然想束窄河道,利用水流的冲力冲走下游泥沙,是不是太过异想天开了?”
“缩窄河道,那之前的堤坝岂不是成了阻碍?”
“还有那个铁龙爪,真能搅动泥沙,达到疏浚河道的作用?”
对于从未出现过的理论和方法,大家都存在质疑。
赵家人利用这点,一个劲的说沈淮的方法不切实际,输了。
国子监的学生,早就看不惯他们一直叫嚣的劲儿,有人直接霸气回怼,“敢问,河道年年淤塞,泛滥成灾之时,前人之法可曾根治?
出题时也说了,要求观点新颖、革新于前人。
现在沈公子提出新点子,你们又在那里叫嚣什么,还是说你们赵家懂得治理河沙,要为天下百姓请命献策?”
萧策,“如果我没记错,你们赵家的官职,连早朝都混不进去吧。”
赵家人被连‘插’两刀,脸色瞬间涨成猪肝色。
【作者有话】之前的诗有点那啥,姐妹们助力一二呗,如果实在没有,后期可能要删掉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