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去国子监报到(2 / 4)
对,东当铺和西当铺亦实景描述,与方位呼应。
师侄对得甚至工整。”
谢道珩见师兄肯定沈淮,心情美丽。
“好徒儿,这两张银票,现在是你的了。”
“谢谢老师。”
沈淮快乐的收下银票。
“师弟,你我已各出一联,这次让师侄出题如何?”
“可。”
谢道珩对沈淮说,“你来出题。”
沈淮看了看四周,见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幅仕女图,侍女手持莲蓬,让他很快想起前世很出名的一个对子。
“有了,画上荷花和尚画。”
李祭酒和谢道珩将上联默念了一遍,很快现是回环联,从后面往前读,跟从前往后读,两者的读音是一样的。
嗯,有点意思。
两个都是大佬,没多久便对出下联。
李祭酒,“书临汉帖翰林书。”
谢道珩,“风摇柳绿柳摇风。”
沈淮惊叹。
大佬不愧是大佬。
对完对子,李祭酒又提议作诗。
作诗向来不是沈淮的强项。
他又不想做文抄公,所以作诗的度远没有对对子快。
大致一刻钟左右,他才把诗写出来。
李祭酒也看出来了。
沈淮不擅写诗。
不是说他写的诗不行,而是没有他出的对子精彩。
当然,这只是一种感觉。
谢道珩却是要维护弟子的面子,“诗词不过小道,不足挂齿,师兄还是考策论吧。”
“那我便考考。”
李祭酒看向沈淮,“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
这不是前几天殿试时,陛下出的策问题么?
谢道珩似笑非笑的看着李祭酒,“师兄,这次的彩头还是孤籍么?”
“孤籍难得,还是如师弟一般赠些黄白之物吧,实用。”
说着,从袖中掏出两张百两银票。
沈淮眼神亮,瞬间觉得题目不难了。
脑袋高运转。
晋武帝司马炎平定吴国,凭借独断专行的决策而成功;前秦苻坚征伐东晋,也是独断专行,却失败了。
齐恒公称霸成功,是专任贤能管仲改革,国富民强,而燕哙重用子之却失败了,最终导致国乱身死。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方式,为何晋武帝和齐桓公成功,而苻坚和燕哙却截然相反?
此题的难点在于,需要跳出“独断决策”
和“专任权臣”
的常规思维,挖掘出导致不同结果的深沉因素。
比如朝代背景、君主能力、皇权制度,避免陷入‘以果导因’的片面判断,而忽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更需要结合夏朝的制度,现任皇帝的用人理念,从而强调‘独断决策’和“专用权臣”
的合理边界。
破题思路在脑中形成脉络,沈淮很快就整理好腹稿。
“师伯,此题的核心在‘事同而功异’,这四件事,看似相同,实则关键点在“时”
与“人”
。
晋武帝能灭吴,皆因吴国政权腐朽,而晋恰好兵强马壮,且时机已成;苻坚失败,只因统治的北方未稳,他便急于出兵,不占天时。
齐桓公重用管仲,因知其贤才且能制其权,故成霸业;燕哙重用子之,却被‘禅让’虚名迷惑而将实权交出去,导致国乱。
在晚辈看来,事情成败,不能以‘独断决策’’或“专任权臣”
来定论,需国君明于“时势”
,审于“人谋”
,方能通途而殊功。”
李祭酒听言,只是轻轻点了下头,没说好也没说不好,而是继续提问,“《尚书》云‘功崇惟志,业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