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一个沉默的学生(1 / 3)
杨明宇的“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暂时稳住了14班学生们有些浮动的情绪。
但话说回来,子弹到底能飞多久,往哪个方向飞,这事儿谁心里也没底。
尤其是当接下来几周的“战况”
,似乎越来越朝着有利于隔壁1班的方向展时就更让人揪心了。
第二周周测,考物理。
1班平均分82,14班72。
输了1o分。
第三周周测,考化学。
1班平均分8o,14班71。
输了9分。
孙伟的“题海战术”
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他的学生或许在解题时少了几分灵气,但在度和准确率上精准而高效。
面对考试,这种优势被无限放大。
一时间,整个高二年级组的风向都变了。
原先那些对杨明宇颇为认同的老师现在也开始犯嘀咕。
面对这种外部压力和内部的隐忧,杨明宇却表现得异常沉稳。
他既没有因为暂时的落后而焦虑,也没有为了“面子”
去临时调整教学策略强行给学生加码。
他依旧按部就班地推进着他的教学计划,继续鼓励着“大14班”
的文理交流,并在课堂上花更多的时间去讲解知识点背后的底层逻辑,而不是追求刷题的数量。
他的这种“淡定”
,在别人看来多少有点“死猪不怕开水烫”
的意味。
只有杨明宇自己清楚,他不是在赌,而是在等。
他在等一个拐点。
他认为孙伟的模式,就像给一块地疯狂施加化肥。
短期内,庄稼长得又快又壮,产量喜人。
但这种增长是有极限的,而且是以透支地力为代价的。
当地里的养分被耗尽,或者遇到一场前所未有的病虫害时,这种看似繁荣的庄稼往往是最脆弱的。
而自己的模式,则是在进行生态农业。
我不仅要施肥,还要改良土壤,培养益虫,建立一个能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生态系统。
这个过程很慢,前期产量可能还不如人家。
但只要这个生态系统搭建完成,它的生长潜力将是无穷的,而且具备极强的抗风险能力。
高考,就是那场最终的‘天灾’,它考验的绝不仅仅是庄稼的高度,更是根系的深度和土地的厚度。”
理论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
眼下,他这片生态农田里的庄稼,确实长得不如隔壁的化肥田壮实。
学生们的士气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考试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影响。
课堂上开始有学生走神了。
晚自习也偶尔能看到一两个同学对着难题露出烦躁的神情。
杨明宇敏锐地现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
他知道,在团队遇到瓶颈期时,作为主心骨的他必须做点什么。
但不是去打一针“我们能赢”
的鸡血,而是要深入到团队的内部去找到那个可能导致溃堤的蚁穴。
很快,一个叫李浩的学生,进入了他的重点观察名单。
李浩这个名字,对于原14班的大部分同学来说,还有些陌生。
他是高二分科后,从一个普通班级凭借优异的理科成绩被分流进新14班的。
可以说,他是第一批被14班神话吸引而来的移民。
刚开学那会儿,李浩是班里最努力的学生之一。
他不像林天那样有天赋,也不像张伟那样性格外向,他就是那种最典型的“小镇做题家”
——沉默寡言,埋头苦学,笔记记得比谁都工整,作业交得比谁都准时。
他的成绩稳稳地排在班级的中上游,是那种老师最放心,但也最容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