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杨明宇的渗透式教学(2 / 3)

加入书签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跟尖子班比谁的屋顶修得更高,而是要比谁的‘地基’打得更牢!

当地震(难题)来临时,屋顶再华丽的房子,只要地基不稳,一样会瞬间崩塌!”

这番“地基论”

,仿佛是特意说给王昊听的。

王昊浑身一颤,看着讲台上那个运筹帷幄的身影,眼神里流露出自内心的崇拜。

“从今天起,我们的备战计划,全面调整!”

杨明宇拍了拍黑板,“所有小组pk的内容,只考基础!

把你们的课本,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定义,每一个例题,都给我吃透、嚼烂、刻进骨子里!”

“老师,那……那些难题怎么办?完全放弃吗?”

林天忍不住问道,他的好胜心让他不甘心只做基础题。

“问得好。”

杨明宇赞许地看了他一眼,“难题当然不能完全放弃。

但我们有我们的方法。”

他神秘一笑,宣布了第二阶段的教学计划。

“我将其称之为——‘渗透式教学’。”

接下来的两周,高一年级的走廊里,出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尖子班和几个重点班,哀鸿遍野。

刘峰从各种渠道搜罗来的高难度“私货”

像一座座大山压得学生们喘不过气来。

课堂上,老师们疯狂地讲解着各种纲的、复杂的解题技巧,学生们听得晕头转向,许多人连基础的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脸上都挂着“被掏空”

的表情。

刘峰对此很满意。

在他看来,这就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痛苦且高效。

他偶尔路过14班,看到他们还在慢悠悠地讲着课本上的基础例题,脸上的不屑和讥讽,几乎毫不掩饰。

“一群蠢货,大难临头不自知,还在玩泥巴。”

他心中冷笑。

他不知道的是,14班的“玩泥巴”

别有洞天。

杨明宇的“渗透式教学”

,润物细无声。

比如,物理课在讲到一个最基础的物理公式时,老师会“不经意”

地拓展一句:“其实这个公式,在高二会有一个更复杂的变体,如果我们把这个条件稍微改一下,大家猜猜,结果会怎么样?”

他不会深入讲解,只是抛出一个引子,激学生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脑海里留下一个“这东西好像有点印象”

的钩子。

比如,在历史课复习到某个历史事件时,他会突然打断,给学生们放一段后代学者对这个事件不同角度解读的纪录片片段,其中就包含了许多更深层次带有思辨性的观点。

比如,他利用班级基金,购买了一台二手的打印机,每天都会打印出一份“每日一思”

的小纸条,给每个学生。

纸条上,可能是一道稍微拔高一点的数学题的趣味解法,可能是一个英语长难句的精妙翻译,也可能是一个生物学上的冷知识。

这些东西,不成体系,不成压力,就像饭后的甜点,学习累了的调剂。

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了许多“纲”

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碎片。

林天、赵敏、陈静这几个尖子生,则被杨明宇开了“小灶”

杨明宇给他们的任务不是刷难题,而是让他们去研究那些难题的“出题思路”

“你们要做的,不是学会这道题,而是要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去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出,他想考察什么。

看透了这一点,天下难题,不过是纸老虎。”

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训练。

三人一开始很不适应,但慢慢地,他们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生了质的变化。

就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