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不专业的报告(2 / 3)
事业有成的父亲在读了“王昊案例”后,反思自己对儿子的“金钱教育”。他放弃了一个周末的高尔夫球局,陪儿子拼了一下午的高达模型。他在论坛里写道:“我儿子看我的眼神都变了。谢谢杨老师,他让我明白,最好的投资是投资在陪伴孩子的时间上。”
他们还发现了一个自称“刘倩pro max版”的女生,因为同样的原因厌学。看了书后,她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背十个化学方程式就奖励自己十分钟的化妆时间。现在,她已经是班里的化学课代表。
……
这样的故事成百上千。
它们来自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故事的主角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的老师、家长和学生。但他们都在读了同一本书后,生活发生积极的改变。
这些零散的故事汇集在一起证明了杨明宇的教育理念,绝不是什么“不可复制的个案”,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思想。它不是“鸡汤”,它是一泓清泉。
一下午的时间,一份特殊的报告在几个孩子的努力下诞生了。
报告的标题很简单——《关于<我的学生不是废物>一书社会影响力抽样调查报告》。
排版甚至有些稚嫩。但内容却很扎实。
第一部分是林天用程序生成的全国读者反馈数据图。饼状图显示,超过95%的反馈为正面;词云图里“感谢”、“希望”、“改变”、“共鸣”等词汇被放到了最大。
第二部分,是陈静整理出的核心观点摘要。她将所有正面的故事归纳为“重建家庭沟通”、“点燃教师热情”、“唤醒学生自信”等几个板块。
第三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是赵敏和李浩精选出的十个最具代表性的读者真实故事,每一个故事后面都附上了网络链接和截图,确保其真实性。
这份报告说它“业余”,是因为它出自一群高中生之手。说它“专业”,是因为它所展现的调查深度和数据支撑。
报告完成了,可怎么交到调查组手上又成了一个难题。
“直接送过去?”王昊提议,“就说是我们学生写给领导的学习心得。”
“不行,”陈静立刻否定,“太刻意了,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觉得我们是在示威。必须通过一个更正式的渠道。”
这时,赵敏忽然想到了一个人。
“王编辑!”她和陈静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
对!出版社的王编辑!
她既是这本书的直接负责人,又是体制外的社会人士。由她出面以“向主管部门汇报图书社会反响”的名义,将这份报告递交上去名正言顺。
陈静立刻拨通了王编辑的电话,将他们的想法和这份报告的内容汇报了一遍。
电话那头的王编辑,在听完之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陈静,你知道吗?我做了一辈子编辑,第一次被作者的学生上了一课。你们这群孩子太了不起了。”
“把报告发给我。剩下的事交给我来办!”
当天傍晚,当张副厅长和他的组员们还在为第二天的调查方向发愁时,他的秘书敲门进来,递上了一份刚刚传真过来的文件。
“厅长,这是一家出版社发来的,说是关于《我的学生不是废物》一书的社会舆论反馈报告,指名要您亲收。”
“出版社?”张副厅长皱了皱眉,心里有些不悦,觉得这是出版方在向他施压。他本想随手扔在一边,但秘书补充了一句:“他们说,这份报告的原始数据和案例,是由江城一中14班的学生们自己整理的。”
“什么?”张副厅长愣住了。
他将信将疑地接过了传真件。封面上“业余”的标题让他忍俊不禁。
然而,当他翻开第一页,看到数据图表时,他的笑容凝固了。当他读到第二页,看到陈静的观点归纳时,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