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备战考试(2 / 2)
p> 题海战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是通往高分最稳妥的路径。它就像士兵一样,一板一眼,稳扎稳打的操练,靠着日复一日的操练形成肌肉记忆,只有这样到了战场上才能不慌,才不会操作变形。
而14班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他们的教室仍旧如同高一一样咋咋呼呼的,有时候热闹得像个菜市场。
杨明宇并没有像孙伟那样搞题海战术,他发的卷子甚至比平时还少了一些。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全班按照不同学科的强弱项,重新分成了十几个“项目攻坚小组”。
这便是“14班模式”在备考中的具体应用——将一场大型考试拆解成无数个可以被团队协作攻克的小型“项目”。
数学和物理,这两个最需要逻辑思维的硬骨头自然由林天负责。他领着几个理科尖子,组成“尖刀排”,专门负责研究近期各大名校模拟卷里的压轴难题。他们不是一道一道地做,而是把十几套卷子的最后一题全都抄在小白板上,寻找共性,归纳题型,总结题目的共同之处。
“你们看,这道解析几何看着吓人,其实内核还是韦达定理和点差法,换了个壳而已。”林天一边在白板上画着辅助线,一边给组员讲解,“出题老头的心思就那么点,无非就是想用复杂的计算来掩盖简单的原理。我们的任务就是看穿他的伪装,直捣黄龙。”
这种从出题人的视角来审题目让小组成员们大开眼界。他们不再是畏惧地仰望难题,而是学会了像一个出题者一样去思考为什么出这道题,想要考察哪些知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