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郑珏的公开发难(1 / 2)
李尤的剑虽未出鞘,但那凛冽的杀意与军中将领们毫不掩饰的支持,如同磐石般镇住了厅内蠢蠢欲动的暗流。吴勐面如死灰地退回了队列,再不敢多发一言。王审知趁势宣布议事继续,张渠高声宣读着旨在稳定民心、恢复生产的安民告示,厅内气氛暂时回归到一种表面上的秩序井然。
然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仅仅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寂静。郑珏一派在“立幼主”问题上受挫,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最大的武器,并非刀剑,而是根植于士林和传统观念中的“道统”与“礼法”。
果不其然,就在丧礼最后一日,公开祭奠仪式上,当泉州文武官员、士绅代表乃至一些闻讯而来的百姓聚集在节度使府门前广场时,郑珏等待的时机到了。
王审知一身缟素,正率领众人进行最后的焚香祭拜仪式,场面庄严肃穆。突然,郑珏排众而出,他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完成祭拜后就退下,而是径直走到广场中央,面向王审知和灵堂方向,猛地撩起袍服下摆,“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这一跪,石破天惊!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连哀乐都似乎为之一滞。
只见郑珏银发苍苍,老泪纵横,他以头抢地,发出悲怆欲绝的哭喊声:“大帅!大帅在天之灵且看啊!福建……福建如今成了何等模样!” 他捶打着地面,声音嘶哑,充满了戏剧性的悲愤。
王审知眉头微蹙,停下动作,冷冷地看着他表演。陈褚、李尤等人立刻警觉起来,围拢到王审知身侧。
郑珏哭喊了几声,猛地抬起头,泪眼婆娑地指向王审知,声音陡然拔高,字字泣血,却又清晰无比地传遍整个广场:
“王司马!你口口声声继承大帅遗志,可你所行之事,哪一件符合大帅推崇的圣贤之道?!”
“你重工巧而轻诗书,使工匠商贾之流地位陡升,士子寒窗苦读却前途渺茫,此乃颠倒伦常,败坏世风!是谓不仁!”
“你招纳流民,滥授田宅,甚至允其入军伍,致使良贱不分,军纪何以肃穆?礼法何以存焉?是谓不义!”
“你与海外蛮夷阿卜杜拉之流过从甚密,引入番物,效仿番法,岂非数典忘祖,动摇华夏之根本?是谓不忠!”
“你更研制那杀戮火器,声言‘以战止战’,殊不知‘佳兵者,不祥之器’,圣人有好生之德,你却专务杀伐,有伤天和,必遭天谴!是谓不智!”
他每说一条,就重重叩首一次,额头上竟隐隐见血,其状惨烈,其言诛心。这“不仁、不义、不忠、不智”的四顶大帽子扣下来,将王审知数年来的核心政策全盘否定,并提升到了道德和人品的层面进行抨击。这套说辞,对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大夫和部分平民来说,极具煽动性。
广场上一片哗然。士绅阶层中不少守旧者面露赞同之色,低声议论;一些百姓则面面相觑,被郑珏悲壮的表演和尖锐的指责所迷惑;就连部分官员,也神色复杂,显然内心有所动摇。
郑珏最后伏地痛哭,声音凄厉:“大帅啊!您若在天有灵,岂能瞑目?福建若按此路而行,礼崩乐坏,国将不国矣!老臣今日拼却这项上人头,也要泣血直谏,请王司马迷途知返,罢黜新政,重用士人,匡扶正道!否则,老臣唯有撞死在这灵前,以死明志!”
他以死相逼,将气氛推向了高潮。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王审知身上,看他如何应对这公开的、激烈的、以道德为武器的挑战。这是赤裸裸的舆论绑架和道德审判。
李尤气得浑身发抖,手按剑柄,恨不得立刻上前将这老匹夫砍了。陈褚也是面色凝重,准备出言反驳。
但王审知抬手制止了他们。他知道,在这种公开场合,面对郑珏这种以“忠臣”、“直臣”姿态出现的攻击,任何强硬的镇压或简单的驳斥,都可能落入下乘,正中对方下怀。他需要一种更巧妙、更有力的回应。
王审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