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当科研人员(1 / 4)
“你们知道炉体倾动机构要如何设计吗?”
“你们知道倾斜多少角度,才能平稳地倾动以进行加料、出钢、出渣吗?”
“耐火材料的寿命(炉龄)是影响炼钢成本和作业率的关键,你们知道什么材料最合适吗?”
“铁水预处理、连续浇铸、大型天车、煤气回收等系统如何制造才能最有效的降低成本?”
一个又一个专业问题从林素以口中脱口而出。
张乔立和程秋雨顾不得思考其他,浑身绷紧,如同面对学校里提问的教授。
“出钢方向:通常向后倾动40°~45°,以确保钢液可以完全倾倒。”
“扒渣方向:向前倾动10°~15°,便于炉渣流出且避免钢水溢出。”张乔立道:“这是目前我们计算出来的最佳角度。”
“焦油白云石砖或镁砖是我们目前准备采用的耐火材料。”程秋雨跟着紧张回答。
一人一句,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快速解答林素以的问题,此刻,他们坚定不移的认为,站在他们面前的不是什么孩子,而是天山童姥!
这绝对是物理学大拿!
态度端正,一点没有读书人的傲慢,连骄傲的情绪都没升起,每一句回答都要思考良久,生怕答得不好。
林素以背着小手,像模像样的点点头,这两个人还算不错:“焦油白云石砖或镁砖确实可以,但对使用寿命来说,不是最优选,如果可以,我认为碳化硅砖、铝炭砖、代衬冷却壁这三样不错。”
认真听讲的两人神情流露出些许不自在,他们根本没有听说过她说的这三样东西。
等朱怀恩端着茶进来的时候,就瞧见林素以一本正经的询问,两位年纪不小的研究员各种问题。
诡异的是,那两位研究员也没有一开始的骄傲,乖巧的跟学生似的,连双手都规规矩矩的放在腿上。
朱怀恩:?
他不就是出去倒了个茶?怎么感觉错过了很多?
眼看他们一问一答的顺利,耐着激动心情,好不容易等林素以回答完,不顾两位研究员一脸回味,李建龙激动问:“咱们能造吗?!”
“如果有林前辈在,我们一定可以成功!”张乔立非常坚定,甚至立下军令状:“如果有林前辈的帮忙,我们可以在一年、不,六个月之内攻克并造出三十吨的氧气顶吹转炉!”
越是精通这一块的人,越能感受到眼前这位大拿的含金量。
她不止是知道原理,她甚至可以根据本国薄弱的工业进行降级替换处理,这样的技术,张乔立激动的脸都红了:“就算是我在鹰国的老师来,也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