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科举改革,寒门崛起(2 / 3)

加入书签

守在工地,怕耽误了工期;青州知府四处寻访有学识的人,甚至骑着毛驴跑了十几座山村,请了退休的老工匠来教工程课,老工匠推辞时,他竟躬身行了三礼;并州知府让人砍了城外的杂木,赶制学堂的桌椅,还让人将自家书房的藏书搬到学堂,充作典籍。

短短一个月内,一座座学堂拔地而起,土墙木窗虽不华丽,却干净整洁,窗台上摆着百姓自发送来的盆栽,透着生机。

寒门子弟闻讯纷纷报名,有的从百里外的山村赶来,背着干粮步行数日,鞋子磨破了就用布条裹着脚;有的流民子弟,甚至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手里攥着好不容易攒下的身份证明,只为抓住这改变命运的机会。

长安城的城南学堂里,陈小三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坐在最靠后的位置埋头苦读。

他曾是镇北军的一名小兵,在沙陀之乱中失去了父母与弟弟,去年随顾北回师长安后,便解甲归田,靠帮人搬运货物糊口,住的破屋漏雨,晚上只能用破布堵着窗户。

顾北的科举改革消息传来时,他正在码头扛麻袋,听到消息后,当场扔下麻袋就跑来了学堂,报名时手抖得差点握不住笔。

晚上,学堂的油灯下,他借着豆大的火光看书,手指因常年握枪、扛活而布满老茧,翻书时格外小心,生怕弄坏了书页,书页边缘被他摩挲得发卷。

旁边的学子周明,是个流民子弟,父亲曾是账房,因不肯做假账被世家陷害,他流浪时靠帮人算账糊口,精通算术,常常帮陈小三讲解民生科的农桑知识,两人凑在一起,一个懂军事,一个通算术,互相查漏补缺。

三个月后,科举考试如期举行。

长安城的考场设在旧国子监,每个考生一个小隔间,隔间里放着一张木桌、一把椅子和一盏油灯,桌上贴着考生的名字与籍贯。

考场外,世家子弟锦衣华服,有的带着仆从,捧着食盒,里面装着精致的点心,神色倨傲;寒门子弟衣衫朴素,大多背着布包,里面装着干粮和笔墨,却眼神坚定,像握着武器的战士。

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考经史,第二场按报考科目分考,第三场面试策论。

陈小三报考的是军事科,第二场考试时,考官给了一个沙盘,上面摆着边境地形,让他推演“如何防御边境蛮族入侵”。

陈小三盯着沙盘看了片刻,想起在镇北军时跟着将领们学习的战术,手指在沙盘上划出防御工事的位置,又分析了蛮族骑兵的作战特点,提出“以守为攻,断其粮草,诱敌深入峡谷伏击”的策略,引得考官连连点头,捋着胡须道:

“后生可畏,有镇北军之风骨!”

放榜之日,长安城的朱雀门外贴满了榜单。

军事科、工程科、民生科的榜单分开张贴,红色的榜单用朱砂书写,墨迹鲜亮,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榜单前挤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有人踮着脚,有人扛着孩子,还有人拿着纸笔准备抄录名字。

陈小三挤在人群中,从榜尾往上看,心越跳越快,手心沁出冷汗,当看到“陈小三”三个字赫然出现在军事科二甲榜首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双手捂住脸,眼泪从指缝里流出来,滴在身前的青石板上。

旁边的周明也欢呼起来,他中了民生科三甲,两人紧紧抱在一起,周围的寒门子弟也纷纷围过来道贺,欢呼声盖过了世家子弟的低声抱怨。

世家子弟虽满心不满,却碍于顾北的威势不敢作乱。

有些机灵的世家子弟,主动找到中举的寒门子弟,送上厚礼结交,想要借此保住家族地位。

王怀仁的儿子王轩,穿着绫罗绸缎,提着一个描金礼盒找到陈小三,礼盒上绣着富贵牡丹,里面装着名贵的徽墨和一匹杭州丝绸。

他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