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谱牒学者(2 / 3)
族面对面相坐,而这个士族门第之高贵,堪称他生平所见之最!
河东柳氏!
柳老国公之子!
真正的华腴贵少!
本站采用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所以清除浏览器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何谓华腴?
三世内有令丶仆者,方可称“华腴”
!
令丶仆即指尚书令丶尚书仆射,此二职一正一副,总领尚书省,又称“端揆”
,乃宰相之意。
也就是说,只有曾祖丶祖父丶父辈有曾做过尚书令丶尚书仆射的,才能称为“华腴”
。
与尚书令丶尚书仆平级的有中书令丶中书监,他们的子弟也可称“华腴”
。
至於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则比尚书令仆丶中书令监略低,此职位当时又被称为“宰相便坐”
,约等於“预备宰相”
。
而散骑省长官散骑常侍丶秘书省长官秘书监,地位则又在侍中之下。
此为五省长官情况。
尚书令仆丶中书令监再往上是司徒丶太尉丶司空三公。
三世内有为三公者乃可称“膏粱”
!
所以在当时,严格来说,膏粱子弟可不是随便叫的,先得是高门士族,其次是往上三代,得有人做过三公官,才能称为膏粱子弟。
故而无论谢星涵还是柳憕,都只能算作“华腴”
,而非“膏粱”
。
此时,真正的“华腴贵少”
柳憕正用紫绸帕掩鼻,坐在戴志高对面,防止自己吸入因故纸掀动而产生的飞灰。
不知过了多久,戴志高站起,双腿因长时间没有改换坐姿而变得麻木,但他又要马上行一个标准优雅的揖手礼,所以动作就显得有些笨拙滑稽:“柳公子,小人已经考证完毕。”
“结果如何?”
柳憕心怀忐忑地问道。
戴志高递上三张满是墨字图画的纸,一字一顿地说道:“此人绝非琅琊王氏!”
柳憕大喜!
放下手帕,声音都不自觉地带上了颤音:“能确定吗?”
adpos="
idd1e"
ad——————————
注:关於“膏粱”
和“华腴”
的定义出自《新唐书·柳冲传》:“郡姓者,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阅为之。
制: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丶仆者曰‘华腴’。”
此论为唐代史家柳芳追述北朝制度,唐长孺先生《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推断此乃北魏太和十八年“定四海士族”
之规定,应该是不错的。
虽然是北朝制度,但选取“膏粱”
丶“华腴”
这样的概念,绝非随意为之,而是反映出当时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观念。
比如要给牛排分级s丶a丶b丶c,当先有s高於a,a高於b之人所共知的观念,然後在定牛排品级时用sabc的分等,人们才不觉得迷惑。
定“膏粱”
丶“华腴”
亦是如此。
考南朝史料,关於这类词的使用已颇为严格。
以膏粱为例,比如宋武帝刘裕称琅琊王氏的王昙丶王球:“并膏粱世德”
。
(《南史·王昙传》)王昙之父王珣死时获赠司徒,曾祖王导更不用说,活着的时候就做了三公;王球父亲王谧位至司徒,曾祖也是王导。
两人都符合“三世有三公”
的定义。
再比如南齐时琅琊王氏的两兄弟,王志谓王寂曰:“汝膏粱年少,何患不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