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大哉问(1 / 2)

加入书签

台下尽以柳说为然,却不知一个早已被众人遗忘的事实正悄然浮现出来,即所谓“古文尚书”

,它的版本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麽古老,梅赜献书时正当东晋初年,距此时还不到两百年。

而王扬就是要借这个问题提醒众人,虽然都叫《古文尚书》,可如今世间流传的《古文尚书》,并非两汉时的《古文尚书》,而是一个叫梅赜的人跳出来宣称,他家中有《古文尚书》。

这便是伪《古文尚书》!

王扬见目的达到,继续说道:

“柳大人答得好。

那我再请问。

上古记言之史,例不书四季。

以《今文尚书》言之,如《康诰》云:‘惟三月哉生魄’;《多方》:‘惟五月丁亥’;《洪范》:‘惟十有三祀’;《金縢》:‘既克商二年’;皆记年丶月丶日,绝不记四季。

盖《尚书》记言,《春秋》记事。

《尚书》本记言语之书,於时间上不甚措意。

像《牧誓》等篇连月份都不记,遑论四时。

而《春秋》专记史事,以时间顺序编次为文,故记事每言春夏秋冬。

此乃两书史法不同,文例亦有不相同之故。

可《古文尚书》‘泰誓’一篇,开篇即言‘惟十有三年春’,这个‘春’字,岂是《尚书》记言之例?”

“这”

柳惔面露难色。

座中不少学子都低头翻书,全场都是书页翻动的声音。

而众人看向王扬的眼神也再无轻视之意。

都讲席上,三位老先生互相对视一眼,都是一脸郑重。

即便是支持《今文尚书》的人,如刘昭丶庾於陵丶谢星涵等,也都沉浸在苦思之中,绝无闲暇露出丝毫喜色。

柳憕则大为着急,只希望兄长能马上想出反驳的话来。

adpos="

idd1e"

ad巴东王却左顾盼,神色轻松,彷佛心思并没有放在这场事关重要的论辩之上。

过了半晌,柳惔转过身,也不再背手,看了眼王扬道:“文例不是绝对之事,一时破例,也是有的。”

声音再也无之前的底气。

连他自己都对这个答案不满意。

王扬也不深究,只是轻轻一笑:“哦,柳大人想问题果然通达,佩服。”

台下有人听了这句话突然笑出声来,柳惔还在想之前的问题,也没有心思接王扬的话。

王扬继续问:

“商周庙制不同。

商代祭五庙,故《礼纬稽命征》云:‘殷五庙’。

《吕氏春秋》引《商书》亦曰:‘五世之庙,可以观怪。

至周朝始有七庙之说,《汉书》韦玄成议曰:‘周之所以七庙,后稷始封,文王丶武王受命,而王是以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也。

故周祭比商祭多出两庙,即文王丶武王之庙,由是‘五庙’变‘七庙’。

然《古文尚书》中所谓商代名相伊尹所写之《咸有一德》一篇,文中言‘七世之庙,可以观德’。

可伊尹之时,何来七庙?此为第三问。”

柳惔瞠目不能答。

四座学士,尽皆呆住!

谢星涵樱唇轻颤,呢喃道:“大哉问”

在一旁的侍女小凝暗自吃惊,心道:这位王公子还真是了不得,竟把柳家二公子都问住了!

本站采用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所以清除浏览器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为什麽?

为什麽??

这到底是为什麽?!

柳惔如木头一样杵在台上,不能一声,脑中翻来覆去地想王扬的三个问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