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购扇(2 / 3)
好回答的时候,就可以说呃。”
“公子,这儿有草丛吗?”
“你找草丛干嘛?”
“呃”
就这样,一大一小在荆州城里闲逛。
小阿五是第一次进城,当然兴致勃勃,王扬作为穿越没几天的“新人”
,兴致也不小,两人停停看看,一路走到市场。
当时的市场有围墙,有大门,还有官府办公用的旗亭市楼,是受官方管制的集中买卖场所。
市门有四,各有道路通向市场中心,交汇而成“十”
字。
道路两旁店肆成列,商贩云集,街摊巷铺,叫卖声嚣,好不热闹。
王扬带着手捧纸袋,正大嚼“白茧糖”
的小阿五走进一家卖扇子的店铺。
白茧糖是当时流行的甜食,大概做法是把糯米饭捣碎压成饼,晒乾之後切条油炸,最後沾上糖粉,有点类似於现代的“江米条”
。
只是这一小袋白茧糖居然要价二十三文!
王扬之前看到一根旧马鞭,才卖十文钱而已,不由得感慨这“江米条”
真不便宜啊!
店家见王扬气质不凡,衣着如士族,热情向他介绍各种精致罗扇,王扬之前看了好几家,在这儿又看了一圈,终於确定此时摺扇尚未明,心中有数。
问道:“你们这儿可以定制扇子吗?”
“当然可以,敢问公子想要定制什麽类型的扇子?”
王扬给老板详细描述了一下摺扇的样貌,费了不少的口舌才让老板弄清这是个什麽东西,老板大感费解:
“公子做这劳什子的物件干什麽?这儿这麽多既美观,又方便的扇子,不都比那物件好用?那东西扇起风来都不如蒲扇吧!
再说本来就是扇风用的,为什麽要把它摺叠起来呢?”
“这些你都不用管。
你就告诉我,能不能找到足够坚滑的纸,别一叠一展间就撕坏了。”
“或许可以?只是这种硬纸一般很糙厚,上不得文人雅士的桌案。”
“没关系,只是纸一定要是白色的,色泽要亮,要鲜白如雪!
做这样一把扇子要多少钱?”
“这这小店没做过,还要试做,这物料费,人工费都不少”
老板说着瞧了一眼王扬,彷佛下定某种决心一般,“这样吧,我也不多要,就两百钱吧。”
没等王扬说话,小阿五突然开口道:“公子,我就说去那家买,那家只要五十钱啊!”
老板看着阿五纯真无邪的大眼睛,不疑有他,脸上有些挂不住,问道:“是哪家?我跟您说,不少小作坊都习惯糊弄事,看着要价低,其实不会精心做的。”
王扬心中默默给小阿五点了个赞,拍拍阿五的头,很自然地接话道:“可那家要两天,我希望明天就能拿到。”
讲价二人组编起瞎话来都不脸红,可谓配合无间。
老板忙道:“明天中午前就能做出来!”
“那我在你家做,给你四十钱”
“你——”
老板正要作。
只听王扬续道:“每扇四十钱。
做得好,一共三十把扇子就都在你家定了,要七天内做出,你做不做的到?”
——————————
注:1胡三省以为摺扇在南齐时已有,即“腰扇”
,此观点学界已驳斥甚明,不赘。
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小夥伴可以参看周一良先生《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丶杨祥民《扇子的故事》。
2【作者有话说】里引的文献,“舂之为粢”
的“粢”
字,中华书局2o22年版作“左米咨”
,但这个字输入法打不出来,所以我用的是杨雄《方言》里的“粢”
字,异体同义,专指稻米磨成的饼。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