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四初辞古墓 寒玉辞尘初赴人间(1 / 2)

加入书签

(场景:终南山古墓深处,寒玉床旁的烛火忽明忽暗,映得石壁上的剑痕泛着冷光。

小龙女正对着铜镜绾,式是最简单的样式,指尖捻着根素银簪,动作轻得像拈起一片雪花——这是李莫愁临走前留下的,簪头雕着朵极小的兰花,在烛火下泛着淡白的光。

她穿着一身素白衣裙,墨如瀑般垂落在肩,铜镜里映出的脸素净得没有一丝烟火气,眉梢眼角带着古墓特有的清冷,连绾的动作都透着股不紧不慢的淡然。

十八年来,她见惯了石壁的灰、寒玉床的凉,听过最多的声响,是孙婆婆纺车的吱呀,见过最亮的光,是祖师婆婆闺房里夜明珠的冷辉。

于她而言,这与世隔绝的古墓,便是安稳的全部。

孙婆婆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带着点难得的雀跃,打破了古墓的寂静:“龙姑娘,莫愁姑娘派人来啦!

说是特意接你去襄阳住些日子,还让那送信的小哥捎了话,说外面有好多新鲜景致呢!”

小龙女绾的手顿了顿,素银簪悬在间,目光落在铜镜里自己清冷的眉眼上,没说话。

她想起李莫愁从前说的“外面的太阳是暖的”

,可她总觉得,暖不如冷来得踏实——古墓里没有风吹,没有日晒,更没有尘世的繁杂,这样的日子,不好吗?

“不去。”

她轻轻放下银簪,声音像冰珠落玉盘,清泠泠的,没带半分波澜,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寒玉床的边缘,那熟悉的凉意让她稍稍心安。

孙婆婆推门走进来,手里捏着一封封蜡的锦函,快步走到她身边,搓着手劝道:“你总该出去见见世面,总不能一辈子守着这古墓啊!

那送信的老儿说了,襄阳春天有漫山的桃花,秋天满巷子都是桂花香,还有能捏成小老虎、小兔子的糖人,甜得能粘住牙齿呢!

喏,这是你师姐给你的信,你自己看看,她定是有好多话想跟你说!”

小龙女迟疑着接过锦函,指尖触到锦布的柔滑,与古墓的粗糙石壁截然不同。

她想起李莫愁成婚前来古墓辞行的那天,红着眼眶跪在师傅灵前,说“外面的人,不全是坏的”

,说这话时,她眼里的光,是古墓里从未有过的亮,像燃着一簇小小的火焰。

她拆开锦函,展开信纸,李莫愁温柔的字迹映入眼帘。

“襄阳城郭繁华,春日有漫山桃花,夏日有护城河菱荷……”

一行行文字,像在她眼前展开了一幅从未见过的画卷,让她清冷的眼底,第一次泛起了极淡的涟漪。

孙婆婆见她神色松动,连忙趁热打铁:“我都给你收拾好行囊了,不过是几件你日常的衣裙,轻便得很。

那老儿还说,路上会好好照应你,到了襄阳,莫愁姑娘早把住处备好了,你要是住得不习惯,咱们再回来,好不好?”

小龙女低头看着信纸上“姐姐带你看遍这人间烟火”

的字样,又看了看孙婆婆满是期待的眼神,想起李莫愁眼里的光,心里那道坚守“安稳”

的防线,悄悄松动了。

她沉默了片刻,终于轻轻点了点头,声音依旧清淡,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那,便去看看吧。”

孙婆婆顿时笑开了花,连忙拎起早已备好的小包袱,递到她手里:“哎!

这就对了!

咱们这就动身,别让外面来的人等急了!”

小龙女接过包袱,指尖触到布料的柔软,跟着孙婆婆往古墓外走。

路过祖师婆婆的灵位时,她停下脚步,深深鞠了一躬,指尖在灵位边缘轻轻拂过,像是在无声告别。

走出古墓石门的那一刻,傍晚的夕阳正斜斜挂在山尖,金红的光落在她素白的衣摆上,带着从未有过的暖意,让她下意识地眯了眯眼——原来,外面的光,不是夜明珠那样的冷冽,是裹着温度的,像孙婆婆冬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